原因有好几种:1,在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的那些作为统计的液中酵母菌偏小。2、你在计数时,未及边缘的(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3、你在调显微镜时焦距未达到计数板槽内,而是聚焦在盖玻片上(其上少)4、仪
股识吧

平板计数法为什么比实际菌量少:同一种菌液用血球计数板和平板计数法同时计数,所测得的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阅读:5817次 点赞:70次 收藏:27次

一、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细胞数 为什么偏小?

原因有好几种:1,在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的那些作为统计的液中酵母菌偏小。
2、你在计数时,未及边缘的(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3、你在调显微镜时焦距未达到计数板槽内,而是聚焦在盖玻片上(其上少)4、仪器问题和个人习惯等因素等。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细胞数 为什么偏小?


二、同一种菌液用血球计数板和平板计数法同时计数,所测得的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有可能不一样。
血球计数板能将死细胞计算在内 ,而平板计数法只能计数活细胞(只有活细胞才能在平板上长),故一般血球计数法要比平板计数法的结果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同一种菌液用血球计数板和平板计数法同时计数,所测得的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三、微生物计数:运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

有些活菌在培养过程中死亡,另外有些菌落是有多个活菌共同形成的,所以按形成的菌落数目来计算活菌数目的话,结果往往会少于活菌实际数目。

微生物计数:运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


四、6.一般1000mL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可以倒多少个90mm平板?涂平板计数时,为什么菌落分布不均匀?如何改进?

一般10mm左右的平板需要10~15ml的固培,稍厚些可以倒上20ml。
那么1000ml可以一般可以倒50块平板以上。
平板固培厚度还要看你具体需要了,你想时间放长那可以倒厚点。
太薄的平板不要冒险用哦,小心菌长起来之前平板就先干掉!菌落不均匀我帮你分析下,你参考看看吧。
①平板底部补平,培养基也不够厚;
或者倒培养基的时候有部分凝固,导致表面坑坑洼洼的,涂板之后部分区域过多的菌液堆积。
建议平板倒厚点点,4~5mm左右高度。
②菌液涂布是不是过多了,我觉得平时100~200ul涂布起来比较舒服,液体太多也会导致菌体分布不均。
还有菌体吹散均匀后再涂板。
如果真的菌液涂得多了,那么正放时间久些,让平板充分吸收。
吸收的时候要注意台面需要水平,倾斜了肯定会局部菌落密度高。
涂板的时候要注意涂布均匀。
③是不是抗性加入培养基后未充分混匀,导致部分培养基抗性过低或过高。
就这几点你考虑下吧。

6.一般1000mL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可以倒多少个90mm平板?涂平板计数时,为什么菌落分布不均匀?如何改进?


五、平皿沉降法测定的结果与空气中实际细菌数相比有何关系

就一般情况而言,通过平皿沉降法测定的菌落可以反映空气中的实际细菌数,细菌越多,那么测定的菌落值就越高。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在需氧的营养琼脂上不生长的细菌就无法测定出。

平皿沉降法测定的结果与空气中实际细菌数相比有何关系


六、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活菌的数目为什么比实际的少

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菌落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单个菌落数。

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活菌的数目为什么比实际的少


七、稀释倒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菌落计数有分别吗

微生物计数采用稀释倒平板法要选择30~300之间菌落的平板计数的原因主要是:菌数超过300的是很难计数的;
而不足30时,则会造成巨大的统计偏差。

稀释倒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菌落计数有分别吗


八、平板菌落计数法下分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操作步骤分别是什么,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1、平板倾注法		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25ml)剪碎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广口瓶内(瓶内置有适量玻璃珠)或灭菌研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用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0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0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0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液面),振摇试管混合均匀,作成1:100的稀释液。
3)、另取1.0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作10倍稀释,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1支1.0ml吸管。
4)、根据食品卫生要求或对标本污染程度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液的吸管移1.0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
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可放于46×1℃水浴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移动平皿使混合均匀。
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6)、待稀释液入平皿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肉、水产品、乳和蛋品为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或ml)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2、平板表面涂布法 将营养琼脂制成平板,经50℃l一2小时或35℃18—20小时干燥后,于其上滴加检样稀释液0.2ml,用L捧涂布于整个平板的表面,放置片刻(约lO分钟),将平板翻转,移至36±1℃温箱内培养24±2小时(水产品用30℃培养48±2小时),取出,按前述方式进行菌落计数,然后乘以5(由O.2m1换算为1m1),再乘以样品稀释的倍数,即得每g或m1 检样所含菌落数。
此法较上述倾注法为优,因菌落生长在表面,便于识别和检查其形态,虽检样中带有食品颗粒也不会发生混淆,同时还可使细菌不必遭受融化琼脂的热力,不致因此而使菌细胞受到损伤而不生长,从而可避免由于检验操作中的不良因素而使检样中细菌菌落数降低。
但是本法取样量较倾注法为少(仅倾注法的五分之一),代表性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3、平板表面点滴法 与涂布法相似。
所不同者,只是用标定好的微量吸管或注射器针头按滴(使每滴相当于0.025mi)将检样稀释液滴加于琼脂平板上固定的区域(预先在平板背面用标记笔划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滴1滴,每个稀释度滴两个区域,作为平行试验。
滴加后,将平板放平片刻(约5~10分钟),然后翻转平板,如前移入温箱内培养6~8小时后进行计数,将所得菌落数乘以40(由o.025ml换算为1ml),再乘以样品稀释的倍.数,即得每g或ml检样所含菌落数。
李兆普等利用此方法,与倾注法进行对比试验,经过六种食品,1536件检样的考核结果,倾注法低于点滴法及涂抹法。
本法具有快速、节省人力物力,适于基层单位和食品厂内部测定细菌总数用。
但此法取样量少,代表性可能受到影响。
又食品中细菌数少于3000/g(ml)者受到限制。
如有疑问请追问如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平板菌落计数法下分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操作步骤分别是什么,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参考文档

下载:平板计数法为什么比实际菌量少.pdf《股票账号多久可以开通创业板》《股票除权除息日多久》《股票上升趋势多久比较稳固》下载:平板计数法为什么比实际菌量少.doc更多关于《平板计数法为什么比实际菌量少》的文档...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