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会计在计算存货时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原因是IAS2(国际会计准则)在2003年度的改进计划中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理由是成本流与实物流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一致。本次准则体系建设中,对于非原则
股识吧

为什么上市公司不选用先进先出法在我国,对于存货的发出核算为什么不能用后进先出法?

  阅读:1078次 点赞:69次 收藏:43次

一、为什么我国企业会计在计算存货时不能使用后进先出法?

我国企业会计在计算存货时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原因是IAS2(国际会计准则)在2003年度的改进计划中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理由是成本流与实物流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一致。
本次准则体系建设中,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尽可能与IFRS(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因为采用后进先出法企业可以有意调节利润(损害企业净资产的保持和增值):例如当下部分材料的进价直线上升(如铜等不可再生资源),因为存货的计价方式是年初定全年的。
这样一些企业就可以利用后进先出法调节存货成本。
如本年采用后进先出法使自己的成本高,利润降低,明年又采用加权平均法,使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这样会影响公共投资者对公司收益的判断,增加公共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使用后进先出法,一般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会使销售成本高估,从而销售利润低估,这样可能会导致少交税,也影响公司业绩。

为什么我国企业会计在计算存货时不能使用后进先出法?


二、在我国,对于存货的发出核算为什么不能用后进先出法?

取消“后进先出法”也是与国际接轨,增强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上。
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是将最高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上升,减少当期利润;
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正好相反。
这一核算办法的变动,使企业不能再利用变更存货计价的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在我国,对于存货的发出核算为什么不能用后进先出法?


三、为什么我国不采用后进先出法

取消后进先出法,是为了保持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
现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后进先出,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存货的价值流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造成利润降低,资产负债表存货金额偏低。
故现在不予采用。

为什么我国不采用后进先出法


四、为什么先进先出法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时候是缺点

先进先出法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时候,因成本降低导致利润虚增,是缺点

为什么先进先出法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时候是缺点


五、后进先出法为什么被禁止使用?

国际上很早就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当时我国国情还不允许现在被迫和国际接轨  争取在会计界有更大的发言权  我国不得不对现在我国目前能接受的会计条款修改!我可以问你个问题吗?谢谢 为什么红灯停!绿灯行!我知道是规定 其他不知道了  你能告诉我其他的理由吗?

后进先出法为什么被禁止使用?


六、一个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的原因是什么?求助求助谢谢啦

存货计价方法,影响着企业资产价值,进而影响成本,最终影响企业利润。
修订后的存货准则对存货计价方法做出了修改,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必然对企业产生一定影响。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修订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在大多数企业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处于不断购买、耗用和销售之中,因而存货数量及价值的确认至关重要。
它的正确确认、计量和披露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具有重大的影响。
良好的存货管理可以更大地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利润增长的空间。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并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对以前存货准则的一次修订。
  旧存货准则对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采用不完全列举的方式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   新存货准则第14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即新准则中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仅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三种方法,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这两种方法。
  二、淘汰后进先出法的积极影响   后进先出法便是基于后入库的存货先发出这一假设而提出的存货计价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特点就是期末的存货价值反应的是早期入库的存货,而计入当期成本的存货价值接近于市价。
它的优点是较好地使接近当期的成本与当前的收入相配比,从而计量的营业收益较为真实。
不仅能够谨慎的反映当期会计利润,避免企业利润的过度分配,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的长远利益,还能够客观的反映当期会计利润,避免企业利润的过度分配,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的长远利益,与当期销售收入配比,满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要求。
但是一般情况下,存货的实物流转一般是“先进先出”,如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造成实物流和收入流的不一致。
另一方面,后进先出法虽然能够减少所得税,但同时会导致较低的净收益,影响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影响以净收益为基础的各种奖励和报酬。

一个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的原因是什么?求助求助谢谢啦


七、为什么取消先进先出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的规定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不允许采用的是后进先出法!因为在社会物价不断上涨的经济情况下,后进先出法会导致存货核算严重偏离实际,不符合财务的谨慎性原则 新旧存货准则的比较与分析 (一)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两种成本计价方法 新准则存货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平均法”两种存货计价方法。
这两种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不具有普遍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存货的流转情况。
一些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但为避免货物变质或毁损,便将先入库的货物先发出,造成了存货的实物流与成本流相互脱节。
新准则限制了企业调节存货的计价方法,防止企业利用存货成本操纵利润。

为什么取消先进先出法


八、存货成本计量为什么要禁止后进先出法~~~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而原先允许使用的后进先出法在新准则实施后则被禁止使用了。
准则的这一变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新京报》的一篇文章分析说,取消后进先出法,主要是为了去除企业粉饰报表的伎俩,遏制企业利润操纵的行为。
诚然,如果企业可以任意选择并随时变更它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可以通过后进先出法和先进先出法的交替使用达到粉饰报表、操纵利润的目的的。
但是,原来的会计准则和现在的会计准则对企业任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都是禁止的,对于上市公司,在有注册会计师监督的情况下,利用交替使用后进先出法和先进先出法的手段调节利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们也没听说过有企业利用此种方法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因此,遏制企业利润操纵的行为既不是取消后进先出法的原因,也不是取消后进先出法所能达到的结果。
那么,取消后进先出法是不是因为后进先出法具有计算烦琐的缺点,专家们善解人意,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负担,把后进先出法取消了呢?当然也不是,因为先进先出法同样具有计算烦琐的缺点,新准则依然推荐使用,新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定有它更深层次的原因。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我认为,正是由于后进先出法与准则的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严重背离,才被排除到允许被使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之外。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这一要求,具体到存货发出这一事项,就是要求存货的成本流转应当与存货的实物流转相一致。
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也应当一致。
虽然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的存货进出量很大,品种繁多,成本多变,保证各种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完全一致是难以做到的,但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都能比较好地体现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一致性。
个别计价法无需多论,它能完全保证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一致性。
由于同一种存货,尽管价格不同,但均能满足销售或生产需要,在存货减少时,毋需辨别是哪一批实物被发出,因此加权平均法也基本上满足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一致性的要求。
至于先进先出法,大多企业的实物发出顺序都是先进先出,成本流转按照先进先出法来计量,也是符合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一致性要求的。
&;

存货成本计量为什么要禁止后进先出法~~~


参考文档

下载:为什么上市公司不选用先进先出法.pdf《主动退市的股票多久能重新上市》《投资人为什么要提前多久买股票》《大冶特钢股票停牌一般多久》《股票开户一般多久到账》下载:为什么上市公司不选用先进先出法.doc更多关于《为什么上市公司不选用先进先出法》的文档...
  •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