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做好企业内部巡察工作
开展巡察工作应处理好“六个关系” 巡察工作是巡视工作在基层的延伸,是完善党内监督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两个责任”落实的重要抓手。
市、县(市、区)在开展巡察中应注意把握好“六个关系”。
要把握好巡与查的关系。
巡察的目的是发现、了解、印证问题线索。
巡察组发挥职能作用,不能陷入信息过载的境地,在巡察中,应严格按照巡察制度的规矩办事,履行规定范围内的职责,做到“四不”,即不干预被巡察地方的日常工作;
不处理被巡察地区的具体业务问题;
对涉及的紧急情况和重大问题不作个人表态;
不履行查办案件职能,一旦发现问题线索,按照类别和干部管理权限,将其分别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处理。
在此基础上,还要处理好巡察组与被巡察单位党委(党组)的关系。
巡察组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一方面要取得被巡察单位党委(党组)的重视和支持;
另一方面又要指导和督促被巡察单位对存在的问题即行即改,促进和完善工作。
要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
根据《巡视工作条例》规定,中央和省一级党委在一届任期内,对所辖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巡视一遍。
但市、县两级的巡察,既要尽可能扩大巡察工作面,又要突出巡察重点。
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处理点与面的关系,这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
因此,在巡察对象的选择上,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震慑性。
在方法上,还可市、县两级联动,确保以点的突破,带动面上整体推进,形成有力震慑,促使其他单位和部门自觉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巡察中,巡察对象、巡察轮数不宜定得过多,要循序渐进、总结经验、以利再战。
要把握好聚焦与精准的关系。
巡察重点是发现问题,但不是发现所有的问题,因此必须要突出重点。
巡察中要把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地方、部门和单位作为重点巡察对象,做到“哪里问题集中就巡察哪里,谁问题突出就巡察谁”,发现一起,移交相关部门查处一起,以取信于民。
巡察中不但要聚焦重点问题,还要精准发现问题。
对举报反映的问题,巡察虽然不能用办案的方法进行调查,但必须要按照规定程序,开展核实了解,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防止因巡察工作不认真、不细致,导致对举报反映的问题线索失准、失实,让好干部受委屈,影响巡察工作的整体声誉。
要把握好发现与整改的关系。
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怎样做好企业内部巡察工作](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7cb766107e5bd0e5?QMXAD.jpg)
二、浅谈如何发现案源 提高稽查效能
药械稽查工作是维护药械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有力武器,只有提高稽查效能,才能确保这一任务的实现。
面对近年来药械市场的形势,如何挖掘案源,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药械稽查工作中,稽查人员只要细心研究,主动出击,就可能在日常监管环节捕捉到有用信息,从而发现案源。
一、突出重点环节的稽查,获取案源。
确定重点部位,如城乡结合部、基层涉药单位、农村集贸市场;
重点单位,如信用分类管理中严重失信单位;
重点品种,如质量公报中公布的不合格频率较高的品种,壮阳补肾类药物,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大小容量中药注射液,虚假广告的药品等。
只有突出重点,才能做到集中力量,有的放矢。
二、利用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周边的区域联防协作机制,获取案件线索。
注重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建立公安、邮政、运输、交通、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间的协作办案机制。
与周边市区县建立区域性协作区,形成联防协作机制。
搞好信息互通,做好案件移送工作,做到随时交流稽查信息,资源共享。
三、注重技术监督,从药械抽验中发现假劣药械案源。
要将稽查工作从行为稽查逐步向技术稽查转移,加强药品抽验工作,尤其要充分发挥快检设施设备的效能,注重稽查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利用。
加大对重点品种的抽验力度,提高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抽验的覆盖率和命中率。
四、抓实专项整治,从中发掘案源。
近年来,从国家局到省、市局,为了整顿和规范药械市场秩序,不断开展各种专项整治,如无证经营药械专项整治、医疗机构用药用械专项整治、制售假劣药械专项整治、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市场专项整治、邮售假劣药械专项整治、药品广告和广告药品质量专项整治、义齿产品专项整治、药品经营企业GSP跟踪检查等等。
在这些专项整治工作中,可能查到一些案件线索,甚至是大案要案。
五、发挥“两网”效能,从群众举报中获取案件线索。
群众信息员是我们监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投诉和举报,我们都要认真核实了解,对有涉案嫌疑的要及时组织查处。
增强办案敏锐性,善于从投诉举报中发现案件线索,不让大案化小,小案化无,防止案件人为丢失。
要完善举报奖励制度。
六、利用网络信息,挖掘案件线索。
药械稽查执法需要有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传统的信息收集、传递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稽查执法的需要,网络信息技术应成为稽查执法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
我们要注重网络信息技术在稽查工作中的运用,根据网上公布的周边各地发现的假劣药械信息及查处的案件线索,及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查找类似的案源,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七、做好日常监管,从中积累案源。
日常监管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目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都对管理相对人进行了信用分类管理,根据相对人的各种违法违规情况的不良行为记录,有重点地对信用不良单位强化监管,重点关注,以求发现案件线索。
八、注重案件协查工作,快速发现案源。
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局《案件协助调查管理规定》,积极建立案件协助调查相关制度,一旦发现可疑线索,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协查核实,得到确凿有力的证据材料,有利于缩短案件办理时间,降低执法成本,提高办案效率。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
稽查人员平时应加强学习,勤练内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要尽可能更多的掌握药械专业知识,善于思考,这样才不会让案件线索从我们身边溜走。
![浅谈如何发现案源 提高稽查效能](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5efda07a9403f9de?Y0a3L.jpg)
三、如果我违反公司规定,被开除,想留下怎样才能留下
那一般要写检讨书的。
还要你的领导给你说一些好听的。
![如果我违反公司规定,被开除,想留下怎样才能留下](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4591267827c507fc?bvprM.jpg)
四、怎样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打击力度提高造假本钱
用制度严厉处罚,加强监督和监管,广开言路
![怎样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打击力度提高造假本钱](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1bf9bd513f7f668b?hGYxP.jpg)
五、如何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和抓住案件线索
审计人员应具备过硬的审计专业技能,除了要熟晰审计、会计、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发现案件线索的特殊专业技能,包括审计职业敏感度、较强的洞察力和高度的综合判断力。
审计职业敏感度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习惯,职业敏感度越强的人越善于从珠丝马迹中发现被审计对象比较隐蔽的问题并准确把握问题实质。
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即从哪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取得对问题正确判断的依据。
例如在对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转制审计调查中,针对面广量大的转制资料,难以短时间内查找出案件线索。
综合判断能力需要审计人员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更需要从问题的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在统筹分析基础上才能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找到问题实质。
针对当前经济案件高发的新情况,必然采用有效的审计方法,才能有效地发现和抓住案件线索。
一是要做好资料收集。
二要从账户入手查源头。
三是要从严从细审核原始证据。
四是要运用逻辑推理法。
五是要及时移送案件。
审计人员一定要有发现案件线索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审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尽心尽责,认真履行好审计工作责职。
![如何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和抓住案件线索](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710e47f81353419e?WqT7g.jpg)
六、证监会如何提高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效率?可以有哪些具体措施?
1、责令改正2、监管谈话3、出具警示函4、将其违法违规、不履行公开承诺等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并公布5、行政处罚6、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7、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证监会如何提高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效率?可以有哪些具体措施?](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9cf33ccf5be1ba4b?cvGWM.jpg)
七、浅谈如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提升管控能力
一、要规范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
二、应建立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制度。
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应超过董事会成员的半数,以保证董事会能够在重大决策、重大风险管理方面做出独立于经理层的判断和选择。
![浅谈如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提升管控能力](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c980e8663c0b840b?kjWp8.jpg)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uthor/3278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