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获得分红派息
1.如果我在5-23之前持有这个股票,到5-23这天买出这个股票,请问我还能获得分红派息吗?没有 2.如果我在5-23这么持有这个股票,到5-24这天买出这个股票,请问我还能获得分红派息吗?有 3.如果我在5-23这么持有这个股票,到5-30这天之前买出这个股票,请问我还能获得分红派息吗?有
二、我买的分期定额基金,他是怎么分红啊!是按月啊还是赎回的时候分啊
不会。
。
基金分行有再投资和现金分红两种,你要先看看你的分红方式是什么的,,如果是现金分红的就可能取出来如果是再投资的就不行
三、基金一般是怎样分红的
基金的分红方式有两种: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现金分给你之后,现金部分价值不再变动,单位净值相应减少。
红利再投资是所分红利折算成基金份额,分红所得份额仍然随市场变化而变动。
如果你判断目前市场为牛市,红利再投资可以达到利滚利的效益,如果你判断目前市场为熊市,现金分红可以达到保本不受损失的目的。
基金份额=交易金额:单位净值。
交易金额=所支付现金--交易费用
四、基金现金分红是直接打进帐户里吗?
基金在取得投资收益后,一般有两种方式分配给基金投资者,即现金分红或红利再投资。
投资者选择现金分红,红利将于分红实施日从基金托管账户向投资者的指定银行存款账户划出。
而红利再投资则是基金管理公司向投资者提供的,直接将所获红利再投资于该基金的服务,相当于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形式分配收益。
如果投资者暂时不需要现金,而想直接再投资,就可以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分红资金将转成相应的基金份额并记入您的账户,一般免收再投资的费用。
实际上,这两种分红方式在分红时实际分得的收益是完全相等的。
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
因此,投资者实际上拿到的是自己账面上的资产,这也就是分红当天(除权日)基金单位净值下跌的原因。
由于封闭式基金一般在存续期内不再发行新的基金单位,因此,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只能采用现金分红的形式。
五、基金怎么分红的?
根据基金法的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对于封闭式基金分红的要求是,在符合分红的条件下必须以现金的形式分配至少90%的基金净收益并且每年至少分配一次。
开放式基金分红的原则是:基金收益分配后每一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收益分配时所发生的银行转账或其它手续费用由投资人自行承担;
在符合有关基金分红条件的前提下,需规定基金收益每年分配最多次数;
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
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
基金当年收益应先弥补上一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当年收益分配。
六、基金分红可以取出吗?
不会。
。
基金分行有再投资和现金分红两种,你要先看看你的分红方式是什么的,,如果是现金分红的就可能取出来如果是再投资的就不行
七、基金一般在什么时候拆分或分红
必须符合拆分或分红的条件,所谓基金分红,就是基金实现投资净收益后,将其分配给投资人。
基金净收益是指基金收益扣除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在基金收益中扣除的费用后的余额,包括基金投资所得红利、股息、债券利息,买卖证券差价、银行存款利息以及其他收益。
除此之外,基金分红还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基金当年收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分配;
2,基金收益分配后,单位净值不能低于1元面值;
3,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能进行分配。
基金分红除了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外,还要按照招募说明书中的收益分配条款来进行。
基金分红一般会在年报,半年报或季报中公告,具体可以留意基金的相关公告!
八、基金分红方式什么划算?
如果选择红利再投,红利转投的部分没有手续费,直接转换成了基金份额,但是增加了赎回时的手续费。
如果选择现金分红,那么那部分现金想再投资的话就需要有申购费了,不过减少了赎回是的手续费。
但是如果在熊市里,建议大家选择现金分红,因为大盘单边下跌,基金净值缩水,可以选择现金分红,减少赎回的手续费。
如果是牛市里,建议大家选择红利转投,这样能够在没有手续费的情况下增加基金份额。
如果您是基金定投客户,我建议您选择红利转投。
因为基金定投就是一个长期的投资理财品种,红利转投最适合您的投资策略。
九、基金拿什么分红啊?
分红分的还是你的钱,只是把你左手(基金市值)的钱转到右手(现金)了 举个例子:某基金净值2.0,共持有1000份,那么总市值为2000元,分红每份分0.5元,那么会分给你现金0.5*1000=500元,而剩下的基金市值则为1.5*1000=1500,二者相加任然是2000元,你的总资产没任何变化,唯一的好处是分红出来的钱不用掏赎回费。
不过如果你不打算赎回而把分红再次用来购买基金时候申购费用比省下的赎回费用还要高。
如果分红时候选择的红利再投的话,同样是份额增加净值降低,二者相乘会发现你的总资产还是分红以前那么多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7406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