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彼得林奇怎么说商誉属于无形资产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由于商誉属于不可辨认资产,因此不属于无形资产,只能算作“无形项目”。
但是,商誉仍然满足资产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企业一项资产,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另外,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二、商誉计提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商誉
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数据来源
怎样才能得到WACC公式中的每个成分的数值?首先注意一个融资来源的权重等于它的市值比上总投资额的市值。
例如,公式中普通股的权重定义如下:普通股市值 / (普通股市值 + 债务市值 + 优先股市值)继续定义各成分市值如下(亦即债务,优先股及普通股)。
一个上市公司的市值就是每股股价乘以股票发行量,这也是最容易确定的一个成分。
如果公司公开发行债券,那么债务的市值也较容易得到。
常见的是,很多公司也有较大数额的银行贷款,这部分的市值并不容易计算。
但是,因为债务的市值和它的面值比较接近(至少对公司来讲,贷款利率没有较大变化),所以在 WACC 公式中常用面值代替。
优先股市值也较容易得出,它等于每股成本乘以发行量。
接下来要注意成本的定义。
优先股等价于永久权利,它的持有人将永远获得固定的收益。
因此它的成本等于每期红利除以每股股价。
普通股通常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决定。
公开发行债券的公司的债务成本是债券的期末收益。
另外,银行的贷款利率也是一个合适的债务成本。
因为通常一个公司可以把债务利息抵税,在此条件下,公司的债务成本可以通过税率进一步降低。
因此一个公司的债务成本为 (债券期末收益 或 贷款利息) × (1 − 税率)。
事实上,通常 WACC公式 中会保留减税项,而不是直接计入债务成本中,如:WACC = 优先股权重 × 优先股成本 + 普通股权重 × 普通股成本 + 债务权重 × 债务成本 × (1 − 税率) 可以把数据代入 WACC 公式了。
四、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但是可以辨认的非货币资产,并要同时符合货币计量的要求;
而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由于它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
五、一家公司的「估值」是怎么估出来的?谁来估?
估值的思路无非三,看收益、看同类、看资产,要是追求完全准确,就象要求地震局准确预测地震一样不靠谱,但用未来收益折现是最接近真相的思想 余亦多: 估值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很主观的,因为“价值”本身就是一个人为的量度 它与物理或数学所追求的"绝对"不同,"价值"是没有绝对量化标准的 我们可以用上帝创造的法则去作为检验科学模型的标准 但检验“价值”的标准,是人为的“市场”,是人类创造的法则,而非上帝 所以,以科学的角度去考量金融,我觉得本身就是一个误区 上面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估值这件事本质上的悖论 但说到市场实践,我们分早期公司与成熟公司 成熟公司 成熟公司一般通用的有三种方法:可比公司估值(就是一般说的Comps),可比交易估值(ComparableTransactions),以及贴现现金流法(DCF)。
但其实每一种方法的人为可控性都极大。
Comps:就是在市场上选几家已上市的,业务模式类型相似的公司,然后分析它们的各种财务指标,并用此来贴合需要被估值的公司。
财务指标除了我们常用的市盈率(P/E)以外,还包括P/Sales,EV/EBITDA,EV/EBIT等等。
但这里面的人为可操作性很大 首先,我究竟选取哪种指标来估值。
在市盈率所取得估值不理想的情况下,我可以回头选择EV/EBITDA。
在很多没有盈利或者盈利能力不佳的互联网公司,我可以去选择活跃用户数,payperclick等等。
而且,请相信banker自说成理,合理化估值的“科学化”过程的能力 第二,市场上有很多可选公司,我究竟选哪几家公司作可比公司能够达到我希望的估值范围 第三,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
每个公司的财务结构必然有不同,我可以因为这种结构的不同,对于被估值公司作出相应的“调整” ComparableTransactions:就是根据以前发生过的同类型可比公司被收购时给出的估值来定价。
也是考虑收购交易发生时的财务指标,如P/E,EV/EBITDA等。
但因为收购时,一般会给出溢价,所以按照可比交易给公司估值一般会偏高。
可比交易一般M&;
A里面用得比较多,IPO用得很少 这里面可玩的猫腻也很多,比如选哪些交易,不选哪些。
用哪些财务指标,不用哪些......等等 DCF:这个作一个对公司未来几年盈利的预估模型。
当然,要做预估,自然需要各种假设,比如每年销售增长到底是3%还是5%,毛利率到底是前三年保持一直,还是前五年保持一致 在一个一切以假设条件作为基础的模型中,可人为操作的猫腻实在是数不胜数,于是,这种模型的不稳定性连最能自欺欺人的banker很多时候也看不下去,所以大家在实际中用它,或者以它来做判断的时候其实很少。
当然,根据行业不同或者交易形式不同,常用的估值方法也不同,比如房地产公司,尤其是REIT,就会经常用到NAV。
而传统行业的公司,用P/E较多。
如果我要作一个LBO,可能DCF会是我更看重的指标。
如果作破产重组,那用的方法更多是在损益表上下工夫,与上述方法关系就不大了。
初创公司 我一直觉得对初创公司来讲,所有的对于某个特定数字的“合理化”的过程,来源还是那个拍拍脑袋出来的数字...... 总而言之,很多人在为一个公司估值之前,就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估价范围了,其它的所谓计算,不过是一个“逆推”,而非“发现”的过程。
这些不同的估值方法,不过是用来贴合最初那个估价范围的工具而已,并非“科学”。
六、上市公司的商誉比上一年增多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通俗地说,商誉就是收购另外一家企业需要支付的成本减去这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上市公司的商誉比上一年增多,说明在今年内有过新的收购或并购行为,从而导致商誉增加。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6872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