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我用同花顺的时候,一只股票成交量多少是在哪里看
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成交量1.K线图下面的成交量柱状图,最左边是它的成交量数字,较直观。
2.分时图下面的成交量柱状图,最左边是它的成交量数字,较直观。
3.走势图右边的买卖盘下面的,有“总手”(以手为单位),“金额”(以元为单位)等,较精确。
4.还有其他的地方,你会找到的。

二、港股怎么看成交量
开市前交易是指在开市前时段前已达成的交易,其中包括在上个交易日达成而未及输入自动对盘系统的交易。
港股的买卖盘显示的不是手数,而是股数。
K是千的简称,例如100K股,就是100,000股。
1M股就是1百万股。
还有你说的成交金额显示的是B,B是十亿单位,1B就是10亿。
这些都是数字单位。
而买卖盘上则可以看到,在对应价位排队的券商名称。

三、在K线图上怎么看成交金额
在股票软件上,把鼠标移动到要查询的时间位置,然后点击一下鼠标,软件会自动显示交易数据。

四、如何看k线图和成交量
K线根据计算单位的不同,一般分为:日K线、周K线、月K线、年线与分钟K线等。
K线是一条蜡烛形柱线,可以从中看出开盘价、最高价、高低价和收盘价的位置。
最高价和最低价,就是这条柱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当开盘价低于收盘价时,这条柱线是红色的(阳线),实心粗部分低点是开盘价、高点是收盘价。
当开盘价高于收盘价时,这条柱线是绿(或蓝)色的(阴线),实心粗部分低点是收盘价、高点是开盘价。
当开盘价和收盘价一样时,这条柱线是白色的(十字星),十字交叉点就是开盘价和收盘价。
开盘价与收盘价之间的粗柱状称为实体,实体上方细线部分称为上影线,实体下方细线部分称为下影线。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K线的形态可判断出交易时间内的多、空情况。
例如光头光脚的大阳线,表示涨势强烈。
由高价位的射击之星构成的单日反转,杀人无数。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在使用K线图时,单个K线的意义并不大。
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在图表上即形成一些特殊的区域或形态,不同的形态显示出不同意义。
K线图通常有分为日、周、月、季、年K线图,平时最多用日K线图,里面有5日、10日、20日、30日、60日等均线,分别用白、黄、紫、绿、蓝等颜色在图中显示,其各线参数和颜色可以改变的。
从各均线可看出股票的运行趋势。
在股票市场所讲的趋势,就是股票K线连续组合的总体运行方向。
比如日K线在5、10、20、30日均线的上方,且各均线是向上,虽然其中有升有跌(均线在K线下方时都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这时的趋势是向上没有改变。
相反日K线在各均线的下方,且各均线是向下的时候,其中同样有升有跌(均线在K线上方时都起着一定的阻力作用),这时的趋势是向下没有改变。
如果均线由向上改变成向下,或由向下改变成向上,这时就有可能改变原来的趋势。
可根据其运行变化来选择股票的买卖点。
5、10、20日线显示出较短时间的趋势,30、60、120、250日线则显示中、长时间的趋势。
K线图下面的成交量柱状图,红色代表当日的收盘价高于开盘价,绿色(或蓝色)代表当日的收盘价低于开盘价,白色代表当日的收盘价与开盘价一样,其长短显示出成交量的大小。

五、什么是放 量?如何看成交量
放量就是量比大于1. ;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6454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