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盈率是什么意思?高好还是低好?
市盈率是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盈利的比值。
按着正常说法应该是越低越有投资价值。
(打个比方:如果你作为股东投资一个股份公司,你按着每股10元投资的。
但这个公司呢业绩不佳每年呢只能给股东分配1毛钱的利润,如果这个公司总是这么不死不活的,你要收回投资需要100年的时间。
如果这个公司业绩非常好,每年能给股东每股分配2元的利润,那你5年就收回投资。
这就是关于市盈率越低越有投资价值的解释)但反映到股市上的时候,有时候没有多大参考价值。
因为股价总是不停的变的。
市盈率几百倍的几千倍的还暴涨,有些低市盈率的呢还总是表现不佳。
所以选股要综合考虑。
不能光看市盈率,有时也得看市净率。
市净率有时比市盈率的参考价值要大一些。
市净率是股票市价除以每股净资产得到的比值。
市净率比较低的,一倍左右的,往往都是价值被低估的股票
二、市盈率很高股价很低的股票好吗,股价几块钱,市盈率却有200多倍。
不能单从市盈率一个指标去判断一只股票的好坏。
市盈率 = 股价 ÷ 每股盈利其中,每股盈利 = 12个月内公司的净利润 ÷ 总股本12个月内公司的净利润可以是过去一个自然年份的12个月,也可以是从目前的季度反推4个季度,还可以是用过去两个已知的季度加未来两个未知的季度(但需要预测)等等。
如果每股盈利很小,市盈率自然很高。
三、请问,市盈率负200跟正400的有什么分别?
市盈率负200, 就是亏损了,至少业绩提高200%,市盈率才为正。
例如:某家公司股票当前价格每股10元,每股收益为0.025元,那么这家公司的市盈率为400倍。
10/0.025=400(市盈率也可看做投资获得收益所需要年限,如果市盈率是400倍,如果每股收益不变得情况下,则需要400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
当每股收益为负数时(即亏损)也就没有市盈率了)。
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
市场广泛谈及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静态市盈率,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
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质地时,并非总是准确的。
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
当一家公司增长迅速以及未来的业绩增长非常看好时,利用市盈率比较不同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这些股票必须属于同一个行业,因为此时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较接近,相互比较才有效。
四、市盈率代表什么,高还是低好,高低的界限是多少呢
一般来说在成熟市场,按国际惯例按季分红分现金,市盈率的作用才明显。
像目前国内市场本身就是政策市,是投机市,根本就不分红或很小分红,在这样的环境中操作股票最好不要提什么市盈率,因为那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连净资产值亏损21元的股票都可以卖出4元多,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啊!如果你参照市盈率炒股,那就必败无疑,我劝你最好是远离这个市场!
五、请问一只股票的市盈率已高达200多,而市净率只有
市赢率与市净率没有必然的联系阿,这个现象一点儿也不奇怪前者反映的是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的关系市盈率200,理论上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股价并不高,但是每股收益很低,比如,股价为2元钱,但每股收益只有1分钱,第二种,每股收益其实比较可观,比如,1元钱,但是股价被抬到了很高的位置,比如200元虽然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小,但是理论上确实存在因此,市赢率反映的其实是每股收益和股价之间的关系而市净率是股价和公司的净资产之间的关系,这跟市赢率没有必然联系。
比如一只钢铁股跟一只科技股,前者的市净率应当是小于后者的。
市净率是3,只能代表股价是每股净资产的3倍。
如果这支股票属于制造板块或者其他资本密集型板块,这个市净率可能是有些高了,如果这只股票是个科技股,那么这样的市净率则算是正常的。
因此,仅仅根据楼主所给出的市赢率和市净率这两个指标,不能判断出这只个股能不能买,如果是中长线投资,还要综合考虑股票的成长性等因素才能做出判断
六、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市盈率(Price to Earning Ratio,简称PE或P/E Ratio) 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
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
市盈率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
然而,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质地时,并非总是准确的。
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
然而,当一家公司增长迅速以及未来的业绩增长非常看好时,股票目前的高市盈率可能恰好准确地估量了该公司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市盈率比较不同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这些股票必须属于同一个行业,因为此时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较接近,相互比较才有效[2]。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5783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