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判断调整是否到位把握及时抄底
精确抄底包括三个要点:1、均线系统是否调整到位(反弹抄底时,是跌幅是否到位。
)2、日K线走势3、成交量情况均线调整是否到位:均线,说到底就是投资者的持股成本线。
不同均线代表不同时间段内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成本。
半年线代表半年内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成本,30日线代表投资者30 天来的平均持股成本,10日线代表十个交易日内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成本,5日线代表最近五个交易日参与交易的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成本。
因此,均线调整是否到位 的本质,就是看大家的持股成本是否趋于阶段性平衡。
如果投资者阶段性持股成本基本一致,那么杀跌动能就会大大减弱。
而阶段性调整可能就会到位。
短线要上涨阶段性平衡的标志是:精确抄底要点一:5日线接近30日线时开始逐步走平精确抄底要点二:K线在调整过程中逐步变短,变成小阴小阳或十字星K线形态精确抄底要点三:随着K线逐步变短,成交量明显大幅萎缩结论:一旦五日线在接近30日线时基本走平,股价日K线收敛成小阴小阳线,成交量同步大幅萎缩,则股价很可能已到阶段性底部,此时即可精确抄底。
如果股价放量上涨,则底部更加确认。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在股市中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战术,只有合理的分析。
每个方法技巧都有应用的环境,也有失败的可能。
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这样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二、如何知道股票调整还未到位?根据什么?如何知道股票还有上涨空间?根据什么?
三、如何判断股价是否跌到位?
根据成交量,当由开始的放量下跌到后来到缩量下跌,一直缩到非常小的量,在某一天突然开始放量上涨,这时一般就认为是下跌到位了。
四、怎么看一只股票是否调整到位?
一、量能因素 股价调整结束的首要因素是成交量的调整到位,不过,成交量的调整到位并非仅仅指成交量创地量,常见的 “地量见地价”的说法并不准确。
地量只是成交量调整到位前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而成交量即使是见地量,股价也未必能调整到位。
此时,如果股价继续下跌,而成交量在创出地量后开始缓慢地温和放量,成交量与股价之间形成明显的底背离走势时,才能说明成交量真正调整到位。
二、价格因素 股价调整结束的次要因素是价格本身的调整到位。
1、调整结束的量度标准。
在强势调整行情中,股价的调整到位有两种量度标准:一种是前次行情的顶点位置,通常强势调整的最低位不会低于上次行情的最高点;
另一种标准是本轮行情涨幅的黄金分割点,即涨幅的61.8%,强势调整时一般跌到61.8%~80%的位置时就已基本到位。
2、调整结束的均线标准。
强势调整一般不会有效击穿5日均线或上升趋势线的支撑,即使瞬间跌穿,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拉回,在盘面上显示出假破位的迹象。
3、调整结束的热点标准。
强势调整结束时,盘面中热点有两种动向:一是前期的龙头股能够止跌企稳;
二是有新的热点开始崛起,并且能激活和聚拢市场人气,带领市场重新活跃起来。
4、调整结束的k线形态。
当强势调整结束时,指数在盘中表现多为窄幅整理状况,表现在k线形态上就是k线实体较小,并且以单个或连续性的小阴线、小阳线来结束调整。
5、调整结束的指数位置。
当强势调整结束时,指数通常离阻力区较远,离支撑区较近。
有时,虽然指数的瞬间下跌击穿了支撑区,但支撑的力度并没有完全消失,反而加速了做空动能衰竭的速度,这就是不破不立的形成原理。
五、如何看股票调整到位
简单的说就是一支股票经过一波下跌后,跌幅越来越小,成效量也小了,就基本调整到位。
一富财经解答。
六、如何判断个股调整是否到位呢
成交量和走势.
七、如何判断股票调整到位
判断股票是否调整到位的方法吧:一是时间调整到位,强势股一般调整时间是1至5周,弱市股一盘需要调整20周以上。
高手会借助费波拉契线来判断股票变盘的时间窗口,有些专业操盘手也会借助费波拉契线的神奇数据来做盘。
二是价————股价调整结束的次要因素是价格本身的调整到位,在强势行情中,股价的调整到位有两种量度标准:一种是前次行情的顶点位置,通常强势调整的最低位不会低于上次行情的最高点。
另一种标准是本轮行情涨幅的黄金分割点,即涨幅的61?8%,强势调整时一般跌到61?8%?80%的位置就已基本到位。
三是量————股价调整结束的首要因素是成交量的调整到位,不过,成交量的调整到位并非仅仅指成交量创地量,常见的“地量见地价”的说法并不准确。
地量只是成交量调整到位前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而成交量即使见地量,股价也未必能调整到位。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调整充分的股票呢?软件“条件选股”的“技术指标-趋向指标”中,找到“MA均线”,将第一个空格填上1,第二个填上120,设MA1小于MA2,就可以找到调整到120日均线以下的股票,把这些股票放到自已的股票池中进行研究关注。
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在周线和月线上选出调整到5周平均线和5月平均线的股票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41637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