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风险是什么意思呢?
1、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企业风险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
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
二、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内部原因有哪些
一、形成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 1.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
由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加上近年来人们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审计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审计过程中,很多方面需要由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判断能力。
然而经验和能力总是有限的,由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和能力不足,致使审计难以达到社会全部期望,这就无可避免地会在审计过程中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没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进行合理的专业判断。
然而由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审计中没有保持应该持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势必导致不必要的差错或者应当执行的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得到执行,进而形成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
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保证在审计过程中采取恰当的程序和方法,那么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然而审计人员的经验有高有低,驾驭审计方法的能力有强有弱,审计人员的差错和失误有时很难避免,它们可能来自于对审计事项的错误判断,也可能来自于对审计程序的错误理解等,这些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4.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之上的抽样审计,所遵循的是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两者本身就是允许一定审计风险存在的。
其一,它有些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虽然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可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错弊,但因为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固有的一些局限性,使其无法避免所有的错弊。
例如审计单位发生未预料的经营状况,或者出现了比较特殊的业务,原有的控制措施无法适用;
工作程序上本应相互牵制制约的工作人员串通作弊;
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责任心差致使控制系统失效等。
所有这些都会使控制系统失灵,产生控制风险。
其二,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常常为了用有限的成本达到较高预期的效益,放弃了相当一部分的样本资料,这就更加大了给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
以上情况均会造成审计结果出现误差。
二、形成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1.审计责任的客观存在。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审计意见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经济决策对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如果审计意见有所不适当,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所不符,则对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影响将会很大,使得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
2.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及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过程越来越复杂,与此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日益复杂,财务报表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此外,审计范围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审计范围扩大到今天,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审计,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审计的对象越复杂,审计的内容越广泛,审计的难度就越大,审计风险也就越大。
3.被审计单位外部和内部经营背景。
经济环境、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技术发展趋势、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度、管理人员的品质和素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审计风险。
这也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要考虑固有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内外环境全盘评估的理由。
被审单位内外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可以从审计费用充分表现出来,西方审计职业界确定审计费用时,都考虑了审计风险,特别是固有风险和经营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原发布者:张晓银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 二、审计风险的二种形式 1、评估审计风险 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
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
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
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2、终极审计风险 终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所实际形成或审计人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
终极审计风险主要与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有关。
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得越好,终极审计风险就越低。
终极审计风险在数量关系上、理论上应与可接受审计风险一致,但实际上,它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可接受审计风险,因为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受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因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应尽量按计划规范操作,以使终极审计
四、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强化内部审计研究?
[关键词]上市公司;
风险;
审计 [摘要]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及经营运作风险等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本文认为通过联合各方力量,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重点内容审计,对于降低创业板市场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国创业板的推出尚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必将设立创业板,这一点应当说是无庸置疑的。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主要是处于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企业,而高科技企业由于其资产、技术特征及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所以说来自上市企业的风险将是创业板市场的最大风险。
因此,探讨如何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减少上市公司经营与道德风险对投资者的损害,从而降低创业板市场风险,是目前审计界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也是推出创业板而首先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与主板相比,对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更大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加大了审计风险 现代审计是建立在评价和研究企业的内控制度基础之上的,一套有效的内控制度能够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然而创业板的上市主体即高科技公司多属于民营企业,其在创立初期多由少数几个人发起设立,这些创始人又通常是通过亲属裙带关系相联结,股权集中,公司治理存在先天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许多企业上市改制前,并未经过有专业公司运作经验的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其改制往往并不彻底。
上市后,所谓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流于形式。
2.上市公司的经营运作风险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新兴的中小高科技企业。
在高科技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中,首当其冲的是技术风险,一方面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技术更新产品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新产品很快就可能面临着被淘汰;
产品进入市场后,随着同行业竞争的加剧,开拓或占领市场难度加大,市场风险日益显著。
CPA审计失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3.上市公司的败德行为增加了审计风险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有限,债务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尚未真正形成,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不能排除创业板上市申请人因急于上市融资或配股而进行信息操纵的可能性。
同时,创业板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小,题材大,股价易被操纵,暗箱操作将会更加猖狂。
而创业板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如遭损失,他们会选择诉讼,CPA风险加大。
五、如何理解审计的重要性和风险性的关系
展开全部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
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由审计风险决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科目的总额*固定比率(或变动)举例来说 资产为1千万 固定比率设为0.8%那么重要性水平就是10,000,000.00*%0.8=80,000.00那么注册会计师就会多关注高于8万元以上的发生额,如应收账款款,固定资产变动等8万以下的就相对忽略了当然我们知道,这个水平的金额越低,所要查的科目就越多,所以风险就相对变低了所以我们说审计风险高(如企业的信誉度差,有不良记录等等),重要性水平就要相对应的调低审计风险低,重要性水平相对应可以放高
六、公司上市审计风险有哪些
展开全部常见风险信号从哲学的角度,任何本质都将通过现象表露出来。
同样,在上市公司审计中,任何“非常”行为都会有其外露的迹象,即风险信号。
若CPA能及早察觉,就能缩小审计范围,重点审计疑点、难点,披露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
综合考察近几年上市公司舞弊案例,专家发现常出现如下风险信号,以供审计人员和市场参与者参考。
(一)筹资、投资盲目,并购无规划新上市的公司常利用募集到的资金进行资本运作,用于投资或并购其他企业,以扩大自身经营规模,扩展经营领域。
同行业的横向并购或相关行业的纵向并购,一般能降低成本(生产成本、税负、交易成本等),形成规模效益。
但不相关行业的混合并购往往面临较大风险,若公司对新涉足行业的前景估计不足,其经营行为必然难以顺应市场需求,反而会对自身正常的经营、管理、组织程序产生负面影响,资源被浪费。
涉及的经营领域过大,反而会拖垮原有企业。
有的上市公司不按招股说明书的要求将募集的资金投入使用,而将其托给券商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以提高投资收益。
这是一种对投资人不负责的行为,若在二级市场深度套牢,投资人将遭受巨大损失。
因此,CPA要关注所筹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率,考察使用的合理性。
对当年筹资、并购次数较多的上市公司,CPA应关注这些交易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利用多次并购交易调节利润的情况,也应意识到自身实力不强的上市公司,若投资范围过广,将面临较大经营风险,CPA则承担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对委托理财事项,则要查阅相关协议资料,了解抵押情况,确定其合法性及可收回性。
(二)股价波动异常企业的经营举措公布后,股市将有提前量的反映,这是对未来的预期,而实施方案后的影响将在后期得以体现。
投资者决策的依据是财务指标和经营成果,这也是上市公司违规造假的直接对象。
“银广厦”通过伪造购销合同、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利润达7.45亿元,其中1999年1.78亿元,2000年5.67亿元,使其业绩出现惊人的增长,股价竟上涨了440%.股价变动受外部交易环境和内部经营业绩共同影响,CPA应结合本年度整个证券市场的行情来考察上市公司的股价,防止某些上市公司利用“牛市”来掩饰自身利润的虚增,利用“熊市”来为自身亏损找借口。
同时,应关注股价变动幅度较大时期前后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上市公司极可能利用这些业务粉饰财务数据,操纵股价。
(三)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当新的委托客户对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无合理解释,从某种意义上已对现任CPA予以提醒:该公司很可能存在违规行为。
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可能:1、前任CPA已对该公司管理人员的正直性有很大怀疑,估计有较大风险,退出审计;
2、在重大问题上,CPA与管理当局存在较大分歧;
3、该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有问题,CPA考虑不能完成委托要求,拒绝接受委托;
4、在上年度审计报告中,CPA披露了公司的重大财务问题,而本年度经营业绩每况愈下,公司担心前任CPA利用上年度审计信息优势,披露更大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CPA应掌握近三年该公司的审计意见情况,向前任CPA了解相关信息,但这些信息仅作为参考,CPA主要利用自己的专业判断估计风险水平。
(四)利润质量不高孤立地审查利润表或现金流量表,都可能忽视问题所在,利润表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并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
现金流量表按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也不能准确反映当期盈利能力。
因此,要结合两张报表分析,审查盈利质量。
若该公司当年利润较多,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CPA应加倍关注其收入的 来源、构成,考察其真实性。
七、审计风险是什么意思呢?
1、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企业风险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
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
八、审计风险是什么?
风险审计的定义: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
对机构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及风险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
风险审计的意义:风险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风险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风险审计将使内部审计全面发展和深化风险审计的要求: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发生给企业带来财产损失或影响企业目标实现事故的可能性。
它是一种或有损失,而不是必然损失。
除少数固有风险难于预测和控制外,一般具有可测性、可变性和可控性。
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普遍存在。
任何企业、任何经济活动,从始至终都伴随着风险。
既有来自内部的风险,又有来自外部风险;
既有显性风险,又有隐性风险。
例如筹款集资存在到期难于归还的偿付风险,投资经营存在得不到预期回报甚至血本无归的亏损风险,预购赊销存在客户拖延履约或出现坏账损失的信用风险,对外贸易存在汇率风险,互相担保存在承担连带代付责任的风险等,风险之多不甚枚举,经济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九、审计风险的特点是什么
审计风险的特点:1、客观性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
因此,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定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
2、普遍性、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
因此,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
3、潜在性、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假如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
假如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
4、偶然性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
肯定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审计人员才会努力设法避免减少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才有意义。
5、可控性审计要为其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风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基础审计进一步发展到风险审计表明,审计职业界并未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捆住手脚而失去其活力,而是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
扩展资料:审计风险的固有风险特点:1、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
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反之,固有风险越低。
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
反之则越小。
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业务,固有风险水平也不同;
2、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而与注册会计师无关。
会计师无法通过自己的工作来降低固有风险,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
3、固有风险水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
被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固有风险的增大。
例如,由于科技的进步会使被审计单位的某些产品过时,这就带来了存货计价是否正确的风险;
4、固有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又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且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
这种风险水平的大小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认定。
参考资料来源: 百科-审计风险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4024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