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知道销售合同做法,所以我没有再强调了,当然要销售收入×70%×3/10000,所谓购销合同,包括销售合同和采购合同。
股识吧

预缴税中印花税怎么计算|印花税计算问题

  阅读:5297次 点赞:52次 收藏:86次

一、印花税怎样计算?我们公司的印花税我一直跟老会计学的,就是销售收入加购货金额乘以70%在chengwg

你已经知道销售合同做法,所以我没有再强调了,当然要销售收入×70%×3/10000,所谓购销合同,包括销售合同和采购合同。

印花税怎样计算?我们公司的印花税我一直跟老会计学的,就是销售收入加购货金额乘以70%在chengwg


二、印花税的计算

在合同中分别记载加工费金额与原材料金额的应分别按“加工承揽合同”、“购销合同”计税,两项税额相加数。
“加工承揽合同”按加工或承揽收入万分之五贴花,“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万分之三贴花。
即:100000×0.5‰+900000×0.3‰=320元

印花税的计算


三、印花税怎么算

印花税的税率:序号 适用税目 税率1 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技术合同 0.00032 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记载资金的账簿 0.00053 仓储保管合同,财产保险合同,财产租赁合同 0.0014 借款合同 0.000055 股份转让书据 0.0026 权利、许可证照 5元应纳税额: 1. 按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2.按定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税额   需要注意的是: 印花税的核算并不在“应交税金”中,而是应该在“管理费用”中核算。

印花税怎么算


四、印花税计算问题

国家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88)国税地字第025号〕第一条规定,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的加工、定作合同,凡在合同中分别记载加工费金额与原材料金额的应分别按“加工承揽合同”、“购销合同”计税,两项税额相加数,即为合同应贴印花。
在印花税计算中,加工费30万按照“加工承揽合同”计税、原材料150万元,50万元的辅料按照“购销合同”计税,30*0.05%+200*0.03%=150+600=750元

印花税计算问题


五、纳税人的“印花税”如何计算?

有从价也有从量从价的有借款合同0.005%          购销合同、建筑合同、安装劳务合同00.3%          财产、保险合同0.1%          其他建筑承包、设计勘察等用0.05%从量就是工商营业执照、房产本、税务登记证上每次印花5元

纳税人的“印花税”如何计算?


参考文档

下载:预缴税中印花税怎么计算.pdf《长城电脑股票业绩怎么样》《为什么股票光吸筹不拉升》《为什么非要上市公司》《地球一共有多少个板块组成》下载:预缴税中印花税怎么计算.doc更多关于《预缴税中印花税怎么计算》的文档...
我要评论
魏书生
发表于 2023-03-29 17:24

回复 卡洛维奇:税率:1.比例税率,分别为千分之0.05、千分之0.3、千分之0.5、千分之1。2.定额税率,按件贴花,税额为5元。印花税的计税依据:1.购销合同的计税依据为购销金额。2.加工承揽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加工承揽收入。3.建设工程。

姚义辉
发表于 2023-03-24 13:31

回复 施连志:个别按数量计算。根据相关规定,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印花税,纳税人为个人的,应当向应税凭证书立地或者纳税人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二、分析详情印花税是对在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

李妍熙
发表于 2023-03-06 07:13

回复 透光的树:第三条规定,纳税人根据应纳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者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具体税率、税额的确定,依照本条例所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条规定,印花税只对。

李瑟菲
发表于 2023-02-23 14:51

回复 谢哲玮: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也有两种方法。实行从价计征、采用比例税率的经济凭证,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实行从量计征、采用定额税率的经济凭证,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

顾贞观
发表于 2023-02-20 14:50

回复 李敏智:印花税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凭证记载的金额(费用、收入额)×适用税率 应纳数额=应纳税凭证的件数×适用税额标准 印花税以应纳税凭证所记载的金额、费用、收入额和凭证的件数为计税依据,按照适用税率或者税额标准计算。

唐渊渟
发表于 2023-02-16 14:49

回复 杨千钰:10、技术合同的计税依据为所载金额。11、产权转移书据的计税依据为所载金额。12、营业账簿税目中记载资金的账簿的计税依据为“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两项合计金额。其他账簿的计税依据为应税凭证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