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税申报印花税购销合同财务如何计算?
印花税是行为税,签订合同时就发生纳税义务,计税依据是合同所载金额,而非实际购销金额。
举个例子:甲乙两家公司签订一份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在未来五年内甲公司每年向乙公司采购100万原材料,则应在合同签订时双方均以500万作为计税依据缴纳印花税。
印花税的征收方式有两种一是查账征收,另一种是核定征收。
就购销合同来说,查账征收即企业按照实际签订、领受、适用的应税凭证数量和金额申报印花税,核定征收即在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按照销售收入、购进金额之和,乘上一个行业签约比率,核定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所以:1、如果采用查账征收,只看合同金额就可以,不管是否含增值税,如果是核定征收,则收入和购进金额是不含增值税的。
支付时的会计处理(不用计提):借:管理费用 ——印花税 贷:银行存款2、除个别免税情况外,只要有签订、领受、使用应税凭证或视同合同管理的凭证的行为,都要缴纳印花税,所以,没有销售,但有购进的,通常也要缴纳印花税;
3、只要有销售产生,不管其收入是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还是其他业务收入,都要缴纳印花税。
注意,如果是销售房屋、土地以及已登记的机动车辆,则应按产权转移书据缴纳印花税。
二、印花税会计分录处理怎么做
计提的时候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_应交印花税
三、如何缴纳印花税,详细步骤是什么?
 ;
印花税: 1、经营性账簿: (1)含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资金账簿,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万分之五交印花税 (2)其余经营性账簿按5元/本贴花。
2、合同 按合同金额贴花或汇缴印花税。
其中,销售合同(包括你方销售的销售合同,和对方销售货物给你方,你方保留的一份合同)按销售合同上注明的销售金额*万分之三缴纳印花税。
也就是说,只要有销售合同或采购合同,你都要交印花税。
这时的印花税是按合同金额来交的,不是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更不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如合同签订的金额为含增值税的金额,要按该含税金额*万分之三来交印花税) 原则上来说,合同交印花税要一份一份合同进行统计。
有时,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太多,不便统计,税务局会以主营业务收入打个八折或七折为基数,让公司再按万分之三的税率交销售合同印花税。
具体请和当地主管地税局联系。
附:印花税税率 1、比例税率 印花税的比例税率分为五档: 0.5‰、0.3‰、0.05‰、1‰、2‰。
适用于各类合同以及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中记载资金的账簿。
(1)财产租赁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财产保险合同,适用税率为千分之一;
(2)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货运运输合同、产权转移书据, 税率为万分之五;
(3)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技术合同,税率为万分之三;
(4)借款合同,税率为万分之零点五;
(5)对记录资金的帐薄,按“实收资本”和“资金公积”总额的万分之五贴花;
2、定额税率 营业帐薄、权利、许可证照,按件定额贴花五元
四、印花税该怎么报?印花税账本是做什么用的?
1、印花税账本是指每本账本上贴了五元印花税,新企业的记有实收资本账本贴了万分之五的印花税。
2、印花税账本是自己填写的。
3、印花税如果有需要购买印花税每月都报。
附:1、.纳税义务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缴纳印花税。
2.、税目税率表税 目 税率或税额购销合同 0.3‰加工承揽合同 0.5‰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0.5‰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0.3‰财产租赁合同 1‰货物运输合同 0.5‰仓储保管合同 1‰借款合同 0.05‰财产保险合同 1‰技术合同 0.3‰产权转移书据 0.5‰营业帐簿中记载资金的帐簿 0.5‰营业帐簿中的其他帐簿 按件贴花5元权利许可证照 按件贴花5元证券(股票)交易股权转让书据A、B股 1‰ ;
 ;
3.计税方法 (1)纳税人根据应纳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不足一角的,免纳印花税。
应纳税额在一角以上,其税额尾数不满五分的不计,满五分的按一角计算缴纳。
财产租赁合同,税额不足一元的按一元贴花。
(2)凡修改合同增加金额的,应就增加部分补贴印花。
(3)同一凭证,因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经济事项而适用不同税目税率,如分别记载金额的,应分别计算应纳税额,相加后按合计税额贴花;
如未分别记载金额的,按税率高的计税贴花。
(4)应纳税凭证所载金额为外国货币的,纳税人应按照凭证书立当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折合人民币,计算应纳税额。
五、地税中的印花税购销合同是如何计算的,应交印花税=合同记载金额×3/10000,合同记载金额是怎么算的。
合同金额是合同记载的金额。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3738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