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迈入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来讲股权分配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各方面的投资取决的确定权,一般来说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最好将股份分成2--3个小股份,那样将来的发展和抉择都影响到每个股东,所以最后的抉择往往
    股识吧

    股票期权如何分割--请教懂行的明白人士:在中国非上市公司企业内部能否进行期权股的分配?怎样操作比较合理?

      阅读:9288次 点赞:90次 收藏:29次

    一、对于即将迈入大型企业的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分配股权和期权?

    对于即将迈入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来讲股权分配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各方面的投资取决的确定权,一般来说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最好将股份分成2--3个小股份,那样将来的发展和抉择都影响到每个股东,所以最后的抉择往往接近于理想状态.至于期权可按照公司现在的规模大小和将来发展的前景来决定,像一般固定资本在200---500万的企业,如果有市场前景,期权可定在5--8年,如果固定资本在500--1000万,期权可定在8--10年,1000--1500万的可定在10---15年,超过2000万的一般至少定在20左右

    对于即将迈入大型企业的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分配股权和期权?


    二、股权期权有哪几种分配方式

    当然是有所有权的.不过这种所有权的获取是有条件的.
    上周正好采访了一个美国佬,是共同基金行业的,他的解答如下:
    
    问:在美国共同基金业,除了工资和奖金,一般公司对于员工有哪些激励方式?
    
    答:长期股权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激励方法。
    股权激励又包括几种形式:期权、受限股票和员工持股计划。
    首先是股票期权,这又是股权激励中最主要的方式。
    激励对象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当然,激励对象需要为行权支出现金。
    不过,公司一般会对行权做出时间和数量限制。
    期权的行权期限通常为10年,如果激励对象在获得期权后10年还未行权,期权自动作废。
    另外,公司在对激励对象发放期权时,还会规定其获得不可剥夺权的时间表,一般是四到五年。
    比如,公司对某员工发放1000股期权,并规定分五年递阶式的获得不可剥夺权,那么,在一年后,该员工可对其中的20%行权,满两年,再可行权20%,如此递阶。
    激励对象行权后,可以在二级市场将股票卖掉,赚取价差,也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股票,成为公司股东。
    其次是受限股票。
    公司直接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激励对象不需为此支付现金,但获得所授股票的不可剥夺全在时间上受到限制,如同样以四到五年的递阶方式获得不可剥夺权,因此称为“受限股票。
    ” 第三种是员工持股计划。
    这项计划对公司所有员工开放,股票由员工按照市价购买,但公司会给予一些优惠,比如员工不需为此支付佣金。
    还有一些公司会给出更多的鼓励措施,如给予15%的折价,当然,公司也可以因此享受税收优惠。
    普信集团的做法是,员工购买票时,公司免费对等配额,但上限至工资的一个百分比。
    普信几乎所有员工都参加这项计划。
    希望采纳

    股权期权有哪几种分配方式


    三、如何确定期权数量分配方案?

    通俗地说,也就是公司拿出多少比例的股份来设立期权。
    在硅谷比较流行的做法是预留公司全部股份的10%~20%作为期权池。
    风险投资人Fred Wilson在自己的投资历史上,一般要求创始人设立约10%的期权池,超过15%的非常少,低于5%的就更少。
    这个数字不是随便选的或猜的,创始人需要好好计算。
    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
    根据普华永道的最新调查,从中国民营企业的情况看,期权池的设计在两个区间分布多一些:一个是5%及以下,另一个是大于10%,这两个数字中间的选择要稍微少一些。
    实际上对于应该拿出多少的量,并没有最佳的答案。
    不建议大家有一个定势的想法,可以参考相关的市场实践数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位真正适合的量。
    因为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不一样,发展历程不一样,当时的市场环境不一样,创业时期所面临的管理需求也不尽相同,那么激励的目的和策略也会各不相同。
    一般高科技企业、金融公司股票奖励比重高于传统产业。
    比如,奇虎360上市时的公开招股书显示,公司员工持股比例最高达22.3%。
    去年新浪年报披露,新浪微博公司已经向管理层及员工发放了占摊薄后总股本15.9%的期权,这些期权在“新浪微博公司”上市后的4年内分批兑现。
    拿多少出来做期权,除了市场环境等外界影响因素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企业的创始人,创始人自身的背景、管理理念、决策倾向等,都与期权的发放有着很大关系。
    此外,董羿君提醒说,根据上市相关法规的要求,如果你有在国内上市或香港上市的计划,你用于长期激励的标的所占的股份数,不能超过10%。
    而在很多海外上市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如何确定期权数量分配方案?


    四、关于公司期权股的分配方案

    年终排名:第1名6%,第2名:5%,第3名:4%分配理由: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销售量。
    各部门利益分配不至于相差太大,减少内部矛盾。
    有利于团结。

    关于公司期权股的分配方案


    五、请教懂行的明白人士:在中国非上市公司企业内部能否进行期权股的分配?怎样操作比较合理?

    答案是肯定的,在非上市公司内部可以实施期权、期股的分配。
    企业的规模对期权、期股合约具有重要然而却是不确定的影响。
    一方面,对于大型企业,管理费用和代理成本可能会很巨大,同时大企业的经营者一般都较富有,这要求有较高比例的期权、期股与之对应;
    另一方面,大企业可以享受生产和管理的规模经济或者范围经济的好处,并有能力雇佣更多有才能的经营人员,经营阶层内部存在激烈的竞争,如此将导致较低的期权、期股比例。
    现实中,期权、期股比例分布在哪一位置将是上述两方面力量对比的结果。
    事实上,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期权、期股比例反而有缩减的趋势。
    与经营者的风险状况一样,企业本身的风险性质也对激励合约产生影响。
    在一个处于防御行业的企业里,或是在一个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里,以及在一个产品的市场前景具有诸多不确定性的企业里(如产品处于试制阶段的企业、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足够高的期权、期股比例才能刺激经营者努力工作的欲望。
    这一点从有关市场能力的分析中也可以导出,因为大多数风险较大的企业都不具有稳定的即期市场优势。
    有效的期权、期股激励合约由每一个企业的异质性内生地决定,这意味着有效的合约将是“一户一制”,因此,似乎没有必要以一省一市为界限规划一个统一的、固定比例的、跨行业的期权、期股激励模式,特别是从较长时期来看。

    请教懂行的明白人士:在中国非上市公司企业内部能否进行期权股的分配?怎样操作比较合理?


    六、公司是如何分配期权的,有打证明给你的吗

    销售类销售部的VP一般会给到1.0%-2.0%的期权,总监在0.5%-1.0%的区间内,然后总监以下的职位,一般没有超过1.0%的。
    前10个雇员,给到的期权通常在0.3%-0.5%之间,再往后加入的,这个比例会降低到0.1%-0.2%。
    市场类这一类VP的职位数据更少无法下结论。
    总监类的职位,在小于15人的公司,一般会配0.5%-1.0%的期权;
    如果是大于15人的公司,通常会配0.25%-0.5%的期权。
    UI/UX设计类前4名雇员最多会拿到1.0-2.0%的期权,偶尔会有0.5%的情况。
    如果是在5名开外招进来的设计师,最多能拿到0.5%-1.0%的期权。
    再往后,属于前10-30名雇员,会分配0.2%-0.5%的期权。
    这部分非工程师类的职位,由于调查样本太小,不足以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仅供参考。
    一般的原理是,越早期加入的员工,承担的风险更多,能拿到的期权比例越大;
    越后期加入的承担的风险、压力小得很多,所分配到的期权比例也就更小。
    但是这不是一个定论。
    公司与员工在谈判薪酬包的时候,也往往会根据员工的资历、经验、能力作综合考量。
    有些员工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现金回报,拿更多的薪水,牺牲一小部分的期权,会对这一类型的员工更有吸引力。
    分配期权的时候,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司与员工有一个良好的沟通。
    创业公司发期权的初衷,也是为了激励员工,让员工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上述的这些市场比较常见的参数,也是为了公司在分配期权的时候,有一个比较,不要太过慷慨,也不要太过抠门。
    前者,在下一轮融资的时候可能就没有足够的股权给投资人。
    后者,员工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受公司的重视,自己的付出没有受到公司的认可,也就丧失了激励效果,甚至是产生负激励,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与员工良好、透明的沟通,是实施股权激励的重中之重。

    公司是如何分配期权的,有打证明给你的吗


    七、公司股票期权在离婚时如何分割?

    案例:张生和妻子李梅正在协议离婚。
    张生在一家著名的外资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实施了股票期权计划,给了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购买公司股票的期权。
    张生与妻子李梅平时交流不多,李梅只是知道张生的公司有股票期权,但是具体情况并不知道。
    既然协议离婚,自然谈及了财产分割。
    对于张生的股票期权,李梅的意思是让张生坦白,不然就闹到公司去;
    而张生却声称,期权是否能行权要看公司效益,并要看自己是否有钱购买,现在自己一分钱股权都没有,因此,根本谈不上什么分割。
    关键词:股票期权行权分割律师解析:股票期权(stock options)制度发源于美国,自80年代起至今,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风靡世界,大部分高科技公司、上市公司都有股票期权计划,全球排名前500家企业中,约90%的企业对经营者实行了股票期权制度。
    股票期权,指某公司授予一定对象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权利。
    实际上,股票期权就是一份允许被授予人购买公司股票的法律合同,其中购买股票价格、行使期权的条件、时间以及整个期权的有效期都已确定。
    在本案中,张生所在的公司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允许在公司在特定时间的效益达到一定程度后,张生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从而间接取得收益。
    如果张生在将来的特定时间,符合购买股票的条件,可以按约定的价格购买,一旦购买,就叫行权。
    但是,如果在该期权规定的行权期限到期之前张生离开公司,或者不能达到约定的业绩目标,那么这些股份将被收回或张生不能行权。
    目前在上海的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认为股票期权是可期待权利,并不是现在已存在的财产权益,因此,法院通常不会处理这样没有实际价值或没有确定利益的可期待权利,而是让当事人待权利有确定价值或行权时,再另行起诉。
    如果在离婚之前已经行权的股票期权,可以确定价值,就以均分的原则分配;
    而对离婚后期权的行权,有的法院认为在期权变现后可以再提起分割之诉;
    有的法院则认为期权在可期待期间所存在的重大不确定性,离婚后,对方并没有与持有期权本人一起度过这个重大不确定期,因此,这个期间的所有风险和权益都由持有期权本人自己独自承担和享受。
    不过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并未有相关的司法解释,或明确的答复哪一种分割方法更有依据。
    在美国,法院普遍按以下公式分割股票期权,类似于我国的买断工龄补偿金及退伍军人补贴的分割方法,我们认为值得中国法院在审判中参考:获得股票期权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行权股票数量=夫妻共同股票价值的数量

    公司股票期权在离婚时如何分割?


    参考文档

    下载:股票期权如何分割.pdf《唯赛勃的股票多久可以买》《唯赛勃的股票多久可以买》《股票停牌多久下市》下载:股票期权如何分割.doc更多关于《股票期权如何分割》的文档...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