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分批多次买入,怎么计算需要买多少股才能到自己要的价位
永远达不到2.95的水平大于2.95元的水平可以达到! 你现在买了700股,七百乘以7.345,大概是5200元的本,再买成本就是(5200+2.95x)/(700+x)=3或者等于3.5,要买3块的水平,你一次要买,6万2千股!要买到3.5的水平需要再一次买入6000股!
二、请问股票分批买入怎么设置?例如准备买入100手股票,分10次分批买入,每次买入间隔5秒,怎么操作?
同花顺交易软件分批买入方法如下: 点‘批量下单’, 在‘买入数量’栏填10000股;
在‘拆单策略’栏,选‘固定数量’;
在‘单笔上限’栏填上1000股;
填上证券代码、买入价格;
按‘买入’按钮,然后每隔5秒按一下,按满10次即可。
每隔5秒自动按指令买入功能,同花顺好像没有。
其它软件不知道有没有。
祝投资顺利!
三、股票自动分批建仓方法和技巧是什么?在A计划自动交易可以实现吗?
如何分批建仓这里介绍常见的三种方法: 1、先松后紧法:即买入的态度先松后紧,实战中就是在股价在下跌途中先期买进的资金较大,后期买进的资金逐渐减少,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采用这种买入的优点在于:高价时买的多,低价时买的少。
虽然不如一次性全部投入获利更多,但却能减少因股价下跌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
例如:第一次11元试水买入50%的仓位,第二次下跌到10.5元加仓到80%,第三次到10元时加仓到100%,这时我的平均成本价是10.65(11*0.5+10.5*0.3+10*0.2),接下来股价需要反弹6.5%,才可解套,当然如果第一次买入后股价就突飞猛涨,可获得约50%仓位的收入,会很赚;
这种买入法适合牛市或处于上升通道的股票但不适合牛市末期。
2、先紧后松法:与前一种方法相反,实战中就是先期买进的资金较小,后期买进的资金逐渐增加,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采用这种愈买愈多的买入的优点同样在于:高价时买的少,低价时买的多,分批建仓降低成本。
投资者不会因为股票或基金出现买点而为没有资金烦恼。
实战中体现在:指数或股票下跌过程中不断用更大比例资金追加买入,直至在低点建仓完毕,这样可以不断降低成本,市场一旦走好便有获利空间。
例如:第一次11元试水买入20%的仓位,第二次下跌到10.5元加仓到50%,第三次到10元时加仓到100%,这时我的平均成本价是10.35(11*0.2+10.5*0.3+10*0.5),接下来股价需要反弹3.5%便可轻松解套,当然如果第一次买入后股价就突飞猛涨,只可获得约20%仓位的收入,赚得钱会相对来说少一些;
这种买入法适合指数或股票底部渐行渐近或熊市末期。
3、平均法:大多数投资者选择采用资金平均投入的策略分批买入,即在固定时期(如每月10日)或满足固定条件(如股市涨跌100个点)的情况下不断增加投资。
优点在于:股市上涨可以获得收益;
股市下跌可以降低成本,说白了就是无论跌或涨都不会太伤心。
例如:第一次11元试水买入1/3的仓位,第二次下跌到10.5元加仓到2/3,第三次到10元时加仓到100%,这时我的平均成本价是10.5,接下来股价如果有所反弹5%,就可解套,当然,如果第一次买入后股价就突飞猛涨,可获得约1/3仓位的收入,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
四、分批买卖的股票成本怎样计算
分批买卖的股票成本计算公式为:所有买入成交金额,加上所有买卖的手续费,减去所有卖出成交金额,最后除以剩余股票数量,就是剩余股票的成本价。
五、股票如何自动分批建仓呢,有好的方法和策略吗?
分批建仓是可以的,但是你要盯盘,而且要对盘面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准备的预测股价的走势;
比如你预测一只股票10元很难再跌下去,那你在10元的价格买进多少股,如果继续跌,你再预测在9.8的时候买进多少股, 这样就实现分批建仓了!希望采纳!
六、股票分批多次买入其成本如何计算?(救急!在线等,即时给分)
楼上的算法正解,不过一般你可以在网上交易系统里的盈利情况看得到,那个就是扣除了印花税佣金等等之后的净赚额。
很直观,不用你自己去折腾一轮才知道自己的盈利情况
七、分批买股票的问题
一次性购买500股:75+75+1=1515次购买100股:(15+15+1)5=155
八、股市散户怎么分批建仓?
把资金分成10小分,建仓先买2分,如果在跌在止跌的位置买进4分,永远留4分做备用。
如果大盘趋势好了这4分可以在盘中做T
九、股票分批卖出
一次性购买500股:75+75+1=1515次购买100股:(15+15+1)5=155
参考文档
下载:股票怎样分批买卖.pdf《股票一个循环浪期多久》《基金多久更换一次股票》《买股票从一万到一百万需要多久》《股票账户多久不用会失效》《股票大盘闭仓一次多久时间》下载:股票怎样分批买卖.doc更多关于《股票怎样分批买卖》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3067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