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东主要是通过在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来行使对企业的控制权。股东按其所持股份,实行一股一票制。 第一,根据《公司法》,公司的重大事项(如公司合并、分立、修改公司章程、增资、减资、变卖重大资产
股识吧

上市公司资源怎么把控-1、上市公司股东怎样行使对企业的控制权?股东可用什么方法影响经理的行为? 2、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什么?

  阅读:5240次 点赞:89次 收藏:88次

一、上市公司股东怎样行使对企业的控制权?

上市公司股东主要是通过在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来行使对企业的控制权。
股东按其所持股份,实行一股一票制。
第一,根据《公司法》,公司的重大事项(如公司合并、分立、修改公司章程、增资、减资、变卖重大资产)由股东大会表决决定。
因此,股东可通过行使自己的表决权来对公司的相应决策进行影响甚至控制。
第二,对于公司的非重大事项,一般由上市公司董事会来决定。
而董事,又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因此,股东可根据自身的表决权来对董事选举造成影响,选出自己信任的董事,然后再通过这些董事来控制公司。
如果董事在工作中不再被股东信任的话,股东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依法对其进行替换。
此外,股东大会一般分为年会和临时会议,根据《公司法》第101、102、103条,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召开临时会议;
当董事会、监事会没有履行召集股东大会的职务时,连续90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单独或合计持有3%以上的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

上市公司股东怎样行使对企业的控制权?


二、如何提升企业的资源控制力

建立体系健全,用制度束缚人,以人控制资源

如何提升企业的资源控制力


三、留住战略性上市资源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与美国资本市场相比,中国 A 股市场虽有一些开放创新之举,但至今在发展理念、监管手段、法规修订等方面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我国 A 股实行审核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要经过材料受理、反馈会、见面会、问核、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审核、核准发行等十多道主要环节,分别由不同处室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及证券公司、律师机构、财务会计等中介机构参与。
国内上市较为复杂的上市审核程序让准备在国内上市的企业排队等待时间过长,进而造成了中企在国内上市所付出的上市成本也非常高。
且中国股市的市场化、法制化程度仍较低,加上监管层对发行人的盈利性、成长性及投资价值进行实质性判断,对 IPO 定价及 IPO 节奏的干预,导致了不少中企转道海外上市。
就趋势而言,尽管新股发行一直在朝市场化方向前进,但不少痼疾一直难以祛除:在优质公司被拒之门外的同时,一些公司将上市当作圈钱和套现的机会;
放开新股定价却带来严重“三高”问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和超募资金高),“看得见的手”如何发挥作用左右为难;
一边是苦苦等待上市的企业排着“长队”,另一边又是新股被市场“哄抢”,中签率极低,上市即被爆炒;
企业上市要过重重难关,却不时有欺诈发行案例出现,有些公司上市不久业绩即变脸,业绩再差,“壳”也能卖出好价;
新股发行几度“开闸”和“关闸”,对二级市场运行形成很大干扰。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创业板上市审核标准重持续盈利,新兴产业境内融资门槛偏高。
持续盈利能力是决定发行人能否登陆A股市场的重要标准,也是创业型公司的最大障碍。
如对于拟在创业板 IPO 的公司来说,其在报告期内财务指标必须符合成长性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等。
这些审核标准过分强调成长性,并不科学,现行证券法规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修订和完善。
此外,国内结汇、变现渠道不畅,海外 PE“裹挟”企业出走。
海外上市企业集中在高科技行业,这不仅是资本市场差异造成的,其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从创业融资到上市的全程中,海外 PE 等投融资中介的介入机制更成熟,本土创投资本扶持不足。
目前,我国本土私募发展进入洗牌期,之前由于疯狂发展,形成“全民 PE”,且无视投资本质,大肆哄抬价格,使一些真正有高成长性的创业型企业没有得到扶持,转而出走海外。
优质上市资源流失有什么影响?大量企业纷纷海外上市,负面效应已有显现。
从市场发展角度看,我国潜在上市公司资源不断流失,使境内市场的吸引力下降,不利于本土资本市场的根基稳固。
近几年,A 股市场表现不如人意,一个重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结构过于偏重金融、地产、石油、石化、周期、消费等传统型行业。
这些行业正经历转型之痛,业绩表现难有亮色,也给股市带来沉重压力。
从投资者角度看,国内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来自国内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但国内投资者却无法分享这些企业成长的果实。
以腾讯控股为例,这家公司近 5 年市值增长 10 倍,目前总市值逾万亿港元,一家企业就相当于半个深圳创业板的市值。
如此丰厚的收益,却与广大A股投资者无缘,令人叹息。

留住战略性上市资源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四、1、上市公司股东怎样行使对企业的控制权?股东可用什么方法影响经理的行为? 2、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什么?

我觉得,拥有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应该需要有足够的股份吧。
如果这家公司是一个人投资开的,他就可以自己做经理人,或者聘请经理人;
如果是两三个人共同出资,那就要看是怎样约定的。
如果没有约定,当然出钱多的通常说话份量大,更有权威。
上市公司也是这样,在股份分散的情况下,大股东的控制权是最大的。
比如在每年的股东大会上,会对一些重大的事项投票表决,也是要有足够的股份才能有影响。
我们知道,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创造价值,为股东、为职工、为客户和为社会。
下面是有关的一些知识:(注:股东大会的表决可以采用会议表决方式,但表决时要求:第一,要有代表已发行股份多数的股东出席会议,即出席会议的股东所代表的股份总数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一半以上;
第二,要有出席会议的多数股东表决同意,即同意的表决权数占出席会议的表决权总数的一半以上;
第三,股东表决的基础是股票数量。
每股一票,而不是每个股东一票。
——摘自《股票百科》)

1、上市公司股东怎样行使对企业的控制权?股东可用什么方法影响经理的行为? 2、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什么?


五、怎样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

1,从其他应收款几乎不可能看出来,因为上市公司受《证券法》 管理,而《证券法》对于上市公司将款项借贷给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几乎是零容忍的。
三年之类不得发行新股、不得发行新债等等...所以大股东不会通过直接借款,将上市公司资金占用。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方法比较有限,但经常使用的是关联方交易,这也是现今为止,注册会计师行业、证监会、广大股民最为头疼的问题。
通过交易舞弊,可以隐藏公司下滑的业绩、可以隐藏企业的诟病。
关联方,有的是不在关联方名单之内的,也就是说,往往是以其他的方式(非控制)形成的关联方关系,这样的企业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易,通常不会被发现为关联方交易。
有的企业间的交易非常复杂,融租、套保等,一系列合同下来,根本不知道它的价格是否还公允。
一旦价格不公允(或高或低),其中就隐藏了私自借贷的资金利息。
另外,有的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复杂,它的第六级子公司有可能才是上市公司,里面的堂表亲公司无数,这样的集团,为了资金之间更加的融通,采用了资金池管理(资金共享,内部调度,核算本息。
),并委托了某一银行或投行代为管理资金池(俗称:委托贷款。
),如果上市公司参与该资金池的运作,实质上,就是大股东占用资金的典型。
2、虚构现金?倒没听说。
上市公司的银行函证都是项目组成员陪同直接去银行函证的,除非与银行舞弊,否则很难想像虚构现金。
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金未直接存放在银行,而是期货公司或证券公司。
类似于一种“准备金”,比如,我以前审计过一家农产品国有企业,除了主营业务之外,还从事同产品的期货业务,有时为了价格对冲,有时只是投机而为。
他们将2.3亿元的资金放入期货公司,建头寸时使用,平仓时也不取出。
对于期货公司而言,该公司属于大客户,甚至对于该农产品种类的期货来说,他在商品交易所都算大户。
所以我们向期货公司的函证,和向银行进行的函证,考虑证据的质量时,会认为较弱,还需要佐证。

怎样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


六、公司发行IPO后,如何保证大股东的控制权

公司发行IPO后,如何保证大股东的控制权


七、如何管理好一家上市公司

一个现以上市的公司,对管理者的要求很高,正所谓打江山易,守难.
但是对于已成长到一定级别的公司来讲,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德.留住想留的人---
你的大致方向一定要走在市场的前面.能看好市场前景,并做一定的规划.一定要让下
一级管理层符合你的意思.

如何管理好一家上市公司


参考文档

下载:上市公司资源怎么把控.pdf《股票业务员靠什么赚钱》下载:上市公司资源怎么把控.doc更多关于《上市公司资源怎么把控》的文档...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