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企业回购股票,公司或股东有什么损失
这是好事 不过用不着注销吧 有这样的公司吗 还注销 他没有这个权利吧 上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倒是有 万科最近就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 这说明公司股东对自己公司看好 他们也会更努力工作的 作为市场的话 不会影响到每股净资产和收益 但是应为市场上的股票减少了 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了 股价会上扬

二、为啥我在上交所买了股票.就成了股东呢?
这是股市不尽人意,长期低迷,导致大批中小散户的血汗钱被套牢,被动的成为了上市公司的小小股东。
什么东西在这两年都暴涨,唯独股市不受资金青睐,去年还在全球股市增长排名上居于倒数第二,证监会的监管作为能力差,实在是水平低下!

三、为什么公司的股票一上市原来的股东就会发大财?他们的原始股为何会翻倍呢?
因为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会有少数股东,他们的股份基本上是以1元人民币一股划分的,等公司成长上市后,他们原来的股份基本上不会改变,也就是说成本仍然是1元,而上市后由於股市有市盈率的概念,他们手上的股票就被放大N倍 假设一家上市公司的注册资金为6000万,那么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也是6000万股,最原始的股东一般是按缴纳注册资金来获取股份的,当然也有其他如技术入股的方式,也就是说他们至多缴1元钱就可获得1股,后来也必定也有人增资来获取股份,那一般会以每股净资产值来认购股份,一般也只是几块钱而已,而到最后新股分行申购时,我们却要花很大价钱来买一股,这就是发行价,再一挂牌上市,爆炒至很高价50元(假设),比如说,董事长他当初投了2000万作为注册资金,获得2000万股,那么按现在价格计算,就变成10亿了,还有个总工程师未淘一分钱,只出技术获得50万股,那也是2500万的身价了,当然都是纸上财富,并不他们就已经拿到这么多钱了,而是他们的标价是这么多,哪天股价回到1元钱,那么董事长,还是2000万的董事长。

四、上市公司为何不能买卖本公司股票?
不允许上市公司买卖本公司股票,目的是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具体来说,主要是为了防止上市公司通过买卖、炒作本公司股票的方式进行内幕交易。
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职员或主要股东,由于其地位、职务等便利,在获取有关公司经营与发展的内部消息方面比一般投资者有优势。
如果允许上市公司买卖本公司股票,他们很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利用内幕消息来牟取非法收益。
因此,不允许上市公司买卖本公司股票是防止内幕交易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上市企业回购股票,公司或股东有什么损失
股东的钱就少了。
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持有企业发行的不同份额的股票或债券,或者是直接参与企业的集资合伙人。
它包括三个层次,董事会、董事局;
广大股东;
金融舆论专家。
企业与股东的关系,也就是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所有者的行为决定经营者的行为,而经营者的行为(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反过来也对所有者产生影响。
所有者的行为是由其所处地位决定的。
企业的股权结构决定了所有者的地位。
所有者地位的不同,对经营者约束方式也不同。

六、如果有恶意股东买的股票超过公司创始人,是不是公司会成为别人的???
是,这就是所谓的恶意收购。
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超过5%就要公告,不然就会受到处罚。
这样,上市公司领导或大股东就会采取反收购措施。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后,其持有股份每变动5%也要公告。
如有这方面事宜没有公告,会停牌等处置,这样任何人在其期间都无法买卖其股份。
如有兴趣可看看《证券发行与承销》这本书,是证券行业的考试用书。

七、请分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这一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和人为原因。
我个人觉得用会计知识回答过于简单化,也回答不清楚。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制度决定的。
由于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存在,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价值,上市公司也失去了把企业股价做上去的一个重要动力,从而导致许多优秀企业刻意把利润做低以逃避分红,甚至是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因为上市公司做的再好,其法人股无法流通,其价值根本无法体现,严重削弱了大股东做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动力。
股改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法人股全流通后,上市公司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由于股市对于企业价值有相当大的溢价性,大股东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获得的利益远远逊于它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得到的利益,这一曾经的普遍现象得到了极大的遏制。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任何不合理甚至违法的现象简单的打击是很难收到效果的,必须要从制度上得到根本解决。

八、为什么公司一上市原股东的财富就增长许多倍?都是接受投资者买入股票的钱??
只是财富增长了 并不是真真的钱他原来持有的股票价格上涨了,财富就变多了但是他现在的股票并不能卖出,只是账面上有那么多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2737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