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股利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股票的面值×股数)贷:股本(股票的面值×股数)如果是采取市价发行的则应当是: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股票的市价×股数)贷:股本(股票的面值×股数)资本公积(市价与面值的差额×股数)
二、股票股利代扣税如何入账
问:税法规定,股份制企业在分配股息、红利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红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由于股份公司分派股票股利时,只是企业所得者权益内部结构的变化,并不涉及货币资金的减少,因此,对股票股利征税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到位。
我的问题是,既然税法要对个人股东取得的股票股利征税,那么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答:依据现行税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向个人股东分派股票股利,以及有限责任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和仍意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均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对此,只能这样理解,即股份制企业分派股票股利,或者有限责任公司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实际上是该公司将盈余公积金向股东分配了股息、红利,股东再以分得的股息、红利增加注册资本。
因此,有必要对此征税。
如果公司以现金股息分配时已经对个人股东代扣了20%的个人所得税,则个人股东再以相同的金额投资时,必然要补足与已纳个人所得税款一致的金额,这样才不会使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法人股东的存在,如果个人股东不补足这部分金额,公司的股本结构必然会发生变化。
根据以上分析,账务处理如下: (1)分派股票股利或以盈余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分录为: 借:应付利润、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贷:实收资本(股本) (2)同时扣缴税款,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3)解缴税款时,分录为: 借: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4)收到个人股东缴来款项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
三、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分别应该怎么做账务处理
现金股利,是指以现金形式分派给股东的股利,是股利分派最常见的方式。
大多数投资者都喜欢现金分红,因为是到手的利润。
企业发放现金股利,可以刺激投资者的信心。
现金股利侧重于反映近期利益,对于看重近期利益的股东很有吸引力。
股票股利,是指公司用无偿增发新股的方式支付股利,因其既可以不减少公司的现金,又可使股东分享利润,还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因而对长期投资者更为有利。
股票股利侧重于反映长远利益,对看重公司的潜在发展能力,而不太计较即期分红多少的股东更具有吸引力。
现金股利: 进行账务处理,调整相关会计报表项目的年初数,反映在实现净利润分配表中。
股票股利: 不进行账务处理,只在当期会计报表中披露进行账务处理,不存在调整,反映在实际发放股票股利当年的利润分配表中。
四、股息红利税金如何做会计分录
如果是应收的借:应收股息、红利 贷:投资收益如果是要对外付的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税金,一般在企业分配股利前就已经通过企业的整体利润进行了缴纳,不单独记帐,如果是收取股息红利的税金要并入企业自己的收放,减去前面缴纳过的,再计算,也不单独计算列支,所以,无法体现。
五、企业宣告发放股票股利时,怎么进行账
我觉得楼主的问题在于不理解什么是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收不到任何现金的,只是原来10股可能变成比如11股或者12股,多出来的这几股股票就是股票股利,在会计上不用做分录,只要备查簿上登记即可。
假如是现金股利,如每股派发红利0.1元,那么就要做会计分录了。
宣告时,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收到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股利。
六、发放股票股利的会计分录如何做了?
发放股票股利的会计分录: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贷:应付股利企业向投资者实际发放现金股利时,应编制会计分录:借:应付股利贷:银行存款企业向投资者实际发放股票股利时,需要做账务处理,应编制会计分录: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贷:股本 股票股利的意义:使股票的交易价格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以较低的成本向市场传达利好信号;
有利于保持公司的流动性。
七、利股红 会计处理
购买股票应该是,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贷、;
银行存款宣告发放股利是: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实际发放股利是: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八、个人所得税中的股息红利怎么做账
我看有的会计是做在未分配利润里的借:未分配利润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参考文档
下载:股票红利入账怎么做账务处理流程.pdf《股票停盘复查要多久》《股票委托多久才买成功》《今天买的股票多久才能卖》《股票违规停牌一般多久》《卖完股票从证券里多久能取出来》下载:股票红利入账怎么做账务处理流程.doc更多关于《股票红利入账怎么做账务处理流程》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24998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