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成本价是负数是什么意思
负数,表示是盈利。
成本也可以是负数,比如买了1000元的股票,现在涨到1200了,然后卖出1100元的股票,那现在这100元的股票的成本就是-100元。
是负数有三种可能:(1)最初买入的股数比较多,已经盈利卖出了大部分,留下少部分股票,盈利部分已经被电脑自动摊薄进了的持仓股票里,如果盈利较多,成本可能会是负数。
比如赚钱卖出股票,只留下1股(100股),那么的成本为负数一点都不奇怪。
(2)买入该股后,不断进行倒仓,倒仓所产生的利润电脑同样会摊薄进的股票成本里,经过一段时间,成本变成负数也非常有可能。
(3)证券公司调试软件程序,有时电脑会出现比较大的错误,不过在调试完后一般都会正常的显示。
扩展资料:股票中的成本价是用户在购入该只股票时产生的总费用。
股市买入时不收印花税,只有手续费,然后该总金额除以用户购入的股票总股数,就是用户目前看到的成本价,现行规定是买入时,交纳手续费,卖出时,交给手续费及印花税。
交易佣金一般是买卖金额的0.1%-0.3%,每笔最低佣金5元,印花税是买卖金额的0.1%(基金,权证免税)。
上海每千股股票要1元过户手续费(基金、权证免过户费),不足千股按千股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持仓成本价
二、我的股票成本价变成负数是怎么回事啊??
负数,表示是盈利。
成本价计算方法:买进费用: 1.佣金0.2%-0.3%,根据你的证券公司决定,但是拥挤最低收取标准是5元。
比如你买了1000元股票,实际佣金应该是3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 2.过户费(仅仅限于沪市)。
每一千股收取1元,就是说你买卖一千股都要交1元 3.通讯费。
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区收取5元 卖出费用: 1.印花税0.1% 2.佣金0.2%-0.3%,根据你的证券公司决定,但是拥挤最低收取标准是5元。
比如你买了1000元股票,实际佣金应该是3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 3.过户费(仅仅限于沪市)。
每一千股收取1元,就是说你买卖一千股都要交1元 4.通讯费。
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区收取5元 如果是第一次买股票,就是股票价格再加上上述费用,就是成本价。
三、股票成本价为何为负
打个简单比方,手上持股的市值比赚的钱还少,成本价就是负的一般多见于反复高抛低吸建仓后,或盈利后卖掉大多数仓位,剩余仓位的市值比盈利的的钱还少,成本就是负的
四、股票里价格有负数那是为什么
你看的是复权后的行情走势,所以会有价格负数出现,是以复权的计算公式计算得来的。
复权的计算大概是 (现股价—现金股息)|(1+转送股比例)=该时点成本价格。
所以以现在股份计算,可能出现以前时点为负价格,也就是成本为负的。
五、股票中成本为什么会为负?
是好事,具体举例解释如下:以5元的价格买入1000股某股票,涨到10元后你卖掉一半也就是500股,那么兑现了成本5000元,剩余的500股就是利润了,不考虑税费的话成本就是0了,如果以更高的价格卖掉一部分兑现成本后,剩余的成本就是负的了。
六、为什么股价是负数
股票的现价不会是负数。
但是在行情图线上复权后有些股会看到负数,原因是该股过去分红较多,早期买入并一直持有到现在的人已经收回当时买入的金额,而且还额外赚了。
七、股票成本价是负数是什么意思
负数,表示是盈利。
成本也可以是负数,比如买了1000元的股票,现在涨到1200了,然后卖出1100元的股票,那现在这100元的股票的成本就是-100元。
是负数有三种可能:(1)最初买入的股数比较多,已经盈利卖出了大部分,留下少部分股票,盈利部分已经被电脑自动摊薄进了的持仓股票里,如果盈利较多,成本可能会是负数。
比如赚钱卖出股票,只留下1股(100股),那么的成本为负数一点都不奇怪。
(2)买入该股后,不断进行倒仓,倒仓所产生的利润电脑同样会摊薄进的股票成本里,经过一段时间,成本变成负数也非常有可能。
(3)证券公司调试软件程序,有时电脑会出现比较大的错误,不过在调试完后一般都会正常的显示。
扩展资料:股票中的成本价是用户在购入该只股票时产生的总费用。
股市买入时不收印花税,只有手续费,然后该总金额除以用户购入的股票总股数,就是用户目前看到的成本价,现行规定是买入时,交纳手续费,卖出时,交给手续费及印花税。
交易佣金一般是买卖金额的0.1%-0.3%,每笔最低佣金5元,印花税是买卖金额的0.1%(基金,权证免税)。
上海每千股股票要1元过户手续费(基金、权证免过户费),不足千股按千股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持仓成本价
参考文档
下载:股票为什么价格为负.pdf《st雅博为什么会涨停》《同花顺怎么看收益打败多少人》下载:股票为什么价格为负.doc更多关于《股票为什么价格为负》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248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