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开的股民要注意什么?
提醒新股民朋友们,新股民炒股莫赌股,补好风险课、技能课和心态课这三堂课再入市。
每一个股民入市前都应该清楚这样一个基本道理—股市是风险市场,不能盲目投入。
不能把家里急用的钱和备用的钱用来炒股,更不能借钱炒股,一般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采取哪种投资方式,从理性投资角度考虑,炒股的钱应该是用收入减掉支出余下部分的三分之一
二、如何在同花顺ifind下载一只股票收盘价
在主页上端的工具栏中的“工具”选项里,选用“数据下载”即可。
收盘价:沪市收盘价为当日该证券最后一笔交易前一分钟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含最后一笔交易)。
当日无成交的,以前收盘价为当日收盘价。
深市的收盘价通过集合竞价的方式产生。
收盘集合竞价不能产生收盘价的,以当日该证券最后一笔交易前一分钟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含最后一笔交易)为收盘价。
当日无成交的,以前收盘价为当日收盘价。
三、通达信日线数据哪里下载?
1.“日线数据”的下载:通达信软件“日线数据”的下载方法有2种方法: ① 通过系统设置,提示下载“日线数据”。
首先点“查看”——点“系统设置”——点“设置1”——在“收市后退出系统提示下载日线”前点见“√”——最后点“确定”。
这样在每次退出系统时只要没有下载“日线数据”,它都会提示下载,退出系统时只要点“是”和“否”就行了。
(不过到了每天晚上12点以后就不提示了) ② 点"系统"——点"盘后数据下载"——在"日线和行情数据"前点见“√”——再点"开始下载"。
这样它就会自动的帮把系统里缺少的“日线数据”下载完整。
2. “5分钟数据”的下载: 点“系统”——点“盘后数据下载”——点“5分钟数据”——再在“5分钟分析数据”前点见“√”——再点“开始下载”。
下载数据以后就能在5分钟以上的分钟线里进行选股作业了。
做超短线的朋友,在上午收市后也可进行“5分钟数据”的下载,不过下载的数据没有当日收市后数据的准确(数据是否准确可以在选出股票的技术指标形态上看出来),上午收市后进行的“5分钟数据”下载是60分钟,30分钟和15分钟级别超短线炒股非常重要的依据。
四、长期什么型号的基金波动大?
金跟股票一样,历史只能作教参,重点还是将来,因为你投资的是将来,不能用过来来衡量将来的结果,所以当你在作选择时,就应该选对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而不是单单哪个基金品种。
首先你要考虑你的风险接受能力,属于哪一种,高,中,或低,这个就决定了你所选的基金类型,而不是后收端收费还是前端收费的问题,基金有几种类型,如:指数型,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这几个风险是由高到低不同,当然收益也不同,像前三种,与股市的行情有绝对的关系,股票涨,基金涨,反之则反之;
但后两种,不受股市的影响,但收益不高,属于保本增值型,适合保守性格的人做投资。
前三种基金,属于激进投资者,风险较高。
第二,基金的种类选定后,再来选择基金公司,需要选择基金规模较大的公司,公司有足够的资金,相对安全些,再者,在做投资时,也不用怕基民的赎回压力。
然后再根据之前基金经理所在的基金收益,来确定基金经理的人选,因为基金都是由他来操作,他的决定直接影响到收益,找出前期排名靠前的基金,查找是哪位基金经理在操作,就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基金经理,降低风险。
第三,根据上面的两项,就可以找到比较有意义的基金品种了,但还有一个重点,若是参与前三类基金,一次性投资的时间点非常之关键,它关系着基金的最终收益,在股市低点的时候买进基金,在股市高点时赎回基金,不一定需要3-5年,可能一年,可能是7年,主要看股市的行情。
若是后两种基金,就没有关系,与股市没有太多的关系。
希望上面的回复,对您有帮忙,祝投资顺利,一本万利,呵呵。
五、想知道国内股票和股指期货如何才能得到历史数据或者说可以下载历史数据?那个软件有如此功能?
下载通达信能得到历史数据
六、请问哪里可以下载到个股及大盘每日收盘价
用软件(例如通达信)导出就可以了。
日线下按34.周五的用周线就是了,按97.
七、关于股票的数据下载问题,例如如何下载上证的年线数据?详细说明里说吧~大神们帮帮忙
年线数据不用下载,只要日线数据下载完了,周线,月线,年线数据自然就都有了
八、盘后数据的下载
你好,一般的软件都可以看到从90年12月19日到现在所有的K线走势,如果看不到的话,进行一下数据修复就可以了,具体的操作 你打开数据修复,然后复选上时间,把时间调整到90年12月19日,然后下载!
九、盘后数据的下载
你好,一般的软件都可以看到从90年12月19日到现在所有的K线走势,如果看不到的话,进行一下数据修复就可以了,具体的操作 你打开数据修复,然后复选上时间,把时间调整到90年12月19日,然后下载!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24199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