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办企业没有建账,请问资金帐薄印花税如何计算?
印花税,实收资本万分之五贴花,账簿5元每本,直接拿了营业执照上税务局买就行了。
有没有收到捐赠嘛,没捐赠就没有资本公积嘛。

二、资金账簿印花税如何缴纳
【问题】 2006年初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合计100万元。
2006年末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合计150万元,应就增加的50万元申报缴纳资金账簿印花税。
2007年末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合计120万,不申报缴纳资金账簿印花税。
2008年末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合计140万,请问应就比上年增加的20万申报缴纳资金账簿印花税,还是不申报缴纳资金账簿印花税? 【解答】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金账簿印花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25号)规定: 一、生产经营单位执行“两则”后,其“记载资金的账簿”的印花税计税依据改为“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
二、企业执行“两则”启用新账簿后,其“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大于原已贴花资金的,就增加的部分补贴印花。
《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应纳税凭证应当于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
第十四条规定,印花税的征收管理,除本条例法规者外,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法规执行。
《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财税字[1988]225号)第十四条规定,条例第七条所说的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是指在合同的签订时、书据的立据时、账薄的启用时和证照的领受时贴花。
第二十四条规定,凡多贴印花税票者,不得申请退税或者抵用。
根据上述规定,资金账簿印花税应根据“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两项合计增加的部分金额,计算缴纳印花税。
企业资本公积先减后增之后,由于未超初始金额,不用补贴印花税。
并且凡多贴印花税票者,不得申请退税或者抵用。

三、“资金账簿”印花税怎样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金账簿印花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025 号文件:“一、生产经营单位执行‘两则’后,其‘记载资金的账簿’的印花税计税依据改为‘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
”??另外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六条相关规定,及《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四条、第二十一条相关规定,你单位应该于账簿启用时根据“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合计金额按万分之五的比例计算应纳税额,当应纳税额小于或等于500 元时,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并在每枚税票的骑缝处盖章注销或者画销;
当应纳税额超过500 元时,应向当地地税机关申请填写缴款书或者完税证,将其中一联粘贴在凭证上或者由地税机关在凭证上加注完税标记代替贴花。
(作者单位:省局征管处)

四、账薄要交多少印花税?
账簿是每本贴5元的印花税。
三个公司是同一个法人,印章不能一样,这些印章在银行都有备案,到银行办理支票等业务时,银行需要查验印章的,所以不能混用。

五、账薄印花税是怎么交的?
可到地税购买印花票回来贴,网上申报可将完税凭证缩印粘贴在账簿上。

参考文档
下载:帐薄印花税怎么计算吗.pdf《华为社招多久可以分得股票》《拿一只股票拿多久》《股票锁仓后时间是多久》《定增股票一般需多久》《股票上升趋势多久比较稳固》下载:帐薄印花税怎么计算吗.doc更多关于《帐薄印花税怎么计算吗》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2403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