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花税是什么税呀怎么个收取法
一、印花税的纳税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
具体有:1、立合同人,2、立账簿人,3、立据人,4、领受人。
二、印花税的征税对象 现行印花税只对印花税条例列举的凭证征税具体有五类: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三、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印花税根据不同征税项目,分别实行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征收方式。
(一)从价计税情况下计税依据的确定。
1、各类经济合同,以合同上记载的金额、收入或费用为计税依据;
2、产权转移书据以书据中所载的金额为计税依据;
3、记载资金的营业账簿,以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合计的金额为计税依据。
(二)从量计税情况下计税依据的确定。
实行从量计税的其他营业账簿和权利、许可证照,以计税数量为计税依据。
四、印花税的税率 现行印花税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税率。
比例税率有五档,即千分之1、千分之4、万分之5、万分之3和万分之0.5。
适用定额税率的是权利许可证照和营业账簿税目中的其他账簿,单位税额均为每件伍元。
具体请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中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按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按定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税额 计算印花税应纳税额应当注意的问题... 六、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 印花税的纳税环节应当在书立或领受时贴花。
具体... 印花税一般实行就地纳税。
对于... 七、印花税的缴纳方法 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的缴纳办法。
为简化贴花手续,应纳税额较大或者贴花次数频繁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采取以缴款书代替贴花或者按期汇总缴纳的办法。
纳税贴花的其他具体规定... 八、印花税票 印花税票是缴纳印花税的完税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监制。
其票面金额以人民币为单位,分为壹角、贰角、伍角、壹元、贰元、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9种。
印花税票为有价证券。
印花税票可以委托单位或个人代售,并由税务机关付给5%的手续费,支付来源从实征印花税款中提取。
二、印花税怎么算
印花税的税率:序号 适用税目 税率1 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技术合同 0.00032 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记载资金的账簿 0.00053 仓储保管合同,财产保险合同,财产租赁合同 0.0014 借款合同 0.000055 股份转让书据 0.0026 权利、许可证照 5元应纳税额: 1. 按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2.按定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税额 需要注意的是: 印花税的核算并不在“应交税金”中,而是应该在“管理费用”中核算。
三、印花税的计税依据:股权转让实收资本所载金额100万,转让金额50万,请问印花税计税依据是100万还是50万?
发生额50万
四、印花税如何计算?
有些地方确实是这样算的:计算购销合同印花税=(原材料借方发生额+主营业务收入)X50%X万分3。
有些地方比例不同,各省份规定的都不一样。
五、印花税是根据主营业务算还是根据应纳税额算
企业签定购销合同应该交纳万分之三的印花税.部分税务机关为了方便企业购销环节的印花税监管征收,要求企业按主营业务收入计算交纳
六、印花税的计提依据
你说的工、商、零售业所涉及到的主要是购销合同及合同性质的凭证涉及的印花税。
计税依据是在业务往来过程中所涉及的合同或者下货单、订货单、送货单等具有表明双方具有供销关系的凭证上所涉及的金额。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就不用缴印花税。
一般来讲,企业间往来基本都会涉及到,对零售业而言,一般采购有合同,零售时一般没有。
购销合同印花税的比率为万分之五。
值得一提的是,对企业而言,采购和销售业务都要缴印花税。
七、企业印花税如何计算
一、购销合同 0.3‰ 二、加工承揽合同 0.5‰ 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0.5‰ 四、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0.3‰ 五、财产租赁合同 1‰ 六、货物运输合同 0.5‰ 七、仓储、保管合同 1‰ 八、借款合同 0.05‰ 九、财产保险合同 1‰ 十、技术合同 0.3‰ 十一、产权转移书据 0.5‰ 十二、营业帐簿 1.记载资金的帐簿0.5‰ 2.其他帐簿 每件5元 十三、权利、许可证照 每件5元 十四、股票交易3‰
八、计算印花税的依据是什么?我看到的依据有的是购销金额有的是销售金额。这两种是分情况的吗
您好,会计学堂邹老师为您解答采购含税金额+销售含税金额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2210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