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哪里可以看到股票的支撑位,压力位
上涨趋势中k线形态颈线,比如w底头肩底颈线,主力将股价拉过这个价位,就代表给所有在这个底部形态买入的人解套了,主力肯定不是来做好事给别人解套自己站岗的,必然是有更深远的目标,所以当股价回测这个位置,是支撑。
然后是大量阳线的一半和低点,在这个位置既然有了主力换手吃货的成交量出来,那么就会变成主力守价的支撑,要不然主力拉了还给你更低的价位上车?然后是上升趋势线和固定惯性回调均线,这个涉及不同主力类型的操作特点 还有波浪理论的14不重叠 2浪不能跌破一浪低点等等这些是支撑压力的话 就比如前期盘整平台高低点 跟均线正乖离过大等等利用这些找支撑压力 而不是你图中那样画线
![在哪里可以看到股票的支撑位,压力位](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072956b658cd6bf0?d0k8o.jpg)
二、股票·支撑线压力线取点
上涨趋势中k线形态颈线,比如w底头肩底颈线,主力将股价拉过这个价位,就代表给所有在这个底部形态买入的人解套了,主力肯定不是来做好事给别人解套自己站岗的,必然是有更深远的目标,所以当股价回测这个位置,是支撑。
然后是大量阳线的一半和低点,在这个位置既然有了主力换手吃货的成交量出来,那么就会变成主力守价的支撑,要不然主力拉了还给你更低的价位上车?然后是上升趋势线和固定惯性回调均线,这个涉及不同主力类型的操作特点 还有波浪理论的14不重叠 2浪不能跌破一浪低点等等这些是支撑压力的话 就比如前期盘整平台高低点 跟均线正乖离过大等等利用这些找支撑压力 而不是你图中那样画线
![股票·支撑线压力线取点](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98cb401ebeb39f81?5mGQg.jpg)
三、怎么看一个股票的支撑位和压力位
给你举个例子吧。
我有一支股票,目前股价为14.55元,成交量目前不高,在距离今天之前的5天K线走势图中有一个明显的回调。
那么,这支股票该如何看出支撑位和压力位呢。
第一步:看看回调点,看看回调点与最接近一期的成交量大幅上升的价位点,看看回调点与价位点是否在一条水平线上或相差无己。
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就是支撑点,因为,股票只有在涨跌幅到一定幅度的前提下才会回调,而回调的初始一定是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来保证。
这是能够保证股票能够启稳上升的重要基础。
但是你要注意一点,支撑位可能也是压力位,因为在回调过后,如果股票市值在上升不点的时候随之往下下降,那说明卖方市场肯定不看好这个支撑点位,所以抛售了,这样支撑位就变成了压力位。
在股票市价超过了支撑位后,就成为有效支撑压力,这时候买入是适当的。
但是当股价跌破了有效支撑卖点后,那就需要赶快抛售了。
![怎么看一个股票的支撑位和压力位](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0673972df1ae6cdf?9m0wj.jpg)
四、怎样看股票的支持线和压力线
支撑线(surport line)又称为抵抗线。
当股价跌到某个价位附近时,股价停止下跌,甚至有可能还有回升,这是因为多方在此买入造成的。
支撑线起阻J亡股价继续下跌的作用。
这个起着阻止股价继续下跌或暂时阻止股价继续下跌的价值就是支撑线所在的位置。
压力线(resistance line)又称为阻力线。
当股价上涨到某价位附近时,股价会停止上涨,甚至回落,这是因为空方在此抛出造成的。
压力线起阻止股价继续上升的作用。
这个起着阻止或暂时阻止股价继续上升的价值就是压力线所在的位置。
画法: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低点连成一条直线即得到支撑线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高点连成一条直线即得到压力线 每一个支撑线和压力线的确认都是靠人为进行的,主要依据是根据股价变动所画山的图表,这里面有很大的人为因素。
![怎样看股票的支持线和压力线](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072956b658cd6bf0?luBz9.jpg)
五、怎么看股票的压力位 股票压力位怎么看
通常是画线来看或者看它的均线,这两个基本够判断一个股票的压力位了,压力位就是试着突破了几次都没有上去是价位,一旦突破,站稳,原来的压力位就是支撑位了
![怎么看股票的压力位 股票压力位怎么看](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fa7aa1ee68202db0?t1JP3.jpg)
六、怎么看股票的压力位呀?
5天均线,10天均线,20天均线,和60天均线,120天均线.在上方则为阻力,在下方为支撑.
![怎么看股票的压力位呀?](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3d13c6541a47c4ad?SBJXQ.jpg)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20612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