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中的“填仓”是什么意思 ?
填仓:当你买入某股票后被套,你只有在此股票的低位买入股票补仓(填仓),摊低成本。
补仓(股市术语)指投资者在持有一定数量的某种证券的基础上,又买入同一种证券。
补仓,就是因为股价下跌被套,为了摊低该股票的成本,而进行的买入行为。
补仓是被套牢后的一种被动应变策略,它本身不是一个解套的好办法,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是最合适的方法。
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该股票,使单位成本价格下降,以期望在补仓之后反弹抛出,将补仓所买回来的股票所赚取的利润弥补高价位股票的损失。
原先高价买入的股票,由于跌得太深,难于回到原来价位,通过补仓,股票价格无需上升到原来的高价位,就可实现平本离场。
二、股票中的“填仓”是什么意思 ?
填仓:当你买入某股票后被套,你只有在此股票的低位买入股票补仓(填仓),摊低成本。
补仓(股市术语)指投资者在持有一定数量的某种证券的基础上,又买入同一种证券。
补仓,就是因为股价下跌被套,为了摊低该股票的成本,而进行的买入行为。
补仓是被套牢后的一种被动应变策略,它本身不是一个解套的好办法,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是最合适的方法。
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该股票,使单位成本价格下降,以期望在补仓之后反弹抛出,将补仓所买回来的股票所赚取的利润弥补高价位股票的损失。
原先高价买入的股票,由于跌得太深,难于回到原来价位,通过补仓,股票价格无需上升到原来的高价位,就可实现平本离场。
三、强势股票洗盘为什么是5、8、13的神奇天数?
1、在股市中,有很多迷信的股民会认为某个数字是神奇的数字,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气。
而在K线图中,有的股民认为在5天、8天、13天均线上会有洗盘的痕迹,所以他们由此判断为强势股票洗盘。
2、洗盘为股市用语。
洗盘动作可以出现在庄家任何一个区域内,基本目的无非是为了清理市场多余的浮动筹码,抬高市场整体持仓成本。
庄家为达到炒作目的,必须于途中让低价买进,意志不坚的散户抛出股票,以减轻上档压力,同时让持股者的平均价位升高,以利于施行做庄的手段,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四、一只股票连续多天震幅不大是什么原因
这个需要结合市场行情和成交量综合来看,如果是大幅拉升以后的窄幅震荡,存在洗牌和整理的要求,等待二次拉升,但是前提是必须底部放量;
如果是大幅下跌以后的窄幅震荡,则存在平台中继的整理的可能,等待再次下跌。
还有一种是股性不活跃,所以在小小的区间波动,整体来说,需要综合理解来看的,看哪一种可能性更大吧!
五、股票中 什么是89天线
89天线是主力中期(大概4个月)的平均成本线。
21天线是主力短期(大概1个月)的平均成本线。
两线的运行方向或者说趋势向上的话,就代表主力的增仓方向是向上的,反之趋势向下的话,那说明主力持续在减仓。
买点:股票突破21天线等回踩确认不破21天线为支撑有效,此为极佳买点,两线拐头向上的股票逢回调便是买入良机。
卖点:股票跌破21天线回抽遇阻继续回落,确认上方压力有效,此点位为极好的逃命卖出机会,如89天线拐头向下运行的话,代表股票极为弱势,这种股票千万别碰,每逢反弹便是给你卖出的良机。
两线趋势向下干脆休息别做。
六、股票中震幅是什么意思?
股票中的震幅是指该股票在一个交易日中的最低价与最高价之间差距的幅度.如一只股票,9:30分一开盘,就封在涨停板,上涨10%,到下午3点收盘时,突然跌停,又下跌10%,那么,计算这只股票当天的震幅就是20%.
七、股票中 什么是89天线
89天线是主力中期(大概4个月)的平均成本线。
21天线是主力短期(大概1个月)的平均成本线。
两线的运行方向或者说趋势向上的话,就代表主力的增仓方向是向上的,反之趋势向下的话,那说明主力持续在减仓。
买点:股票突破21天线等回踩确认不破21天线为支撑有效,此为极佳买点,两线拐头向上的股票逢回调便是买入良机。
卖点:股票跌破21天线回抽遇阻继续回落,确认上方压力有效,此点位为极好的逃命卖出机会,如89天线拐头向下运行的话,代表股票极为弱势,这种股票千万别碰,每逢反弹便是给你卖出的良机。
两线趋势向下干脆休息别做。
八、什么是股票中的“空单”?
空单:股票行业的术语用词,一般简单地说,就是买单和卖单:做多,意味着使股票涨的操作;
出空单也叫做空,意味着使股票跌的操作。
做空与多头相对,理论上是先借货卖出,再买进归还。
做空是指预期未来行情下跌,将手中股票按目前价格卖出,待行情跌后买进,获取差价利润。
其交易行为特点为先卖后买。
实际上有点像商业中的赊货交易模式。
这种模式在价格下跌的波段中能够获利,就是先在高位借货进来卖出,等跌了之后再买进归还。
比如预计某一股票未来会跌,就在当期价位高时借入此股票(实际交易是买入看跌的合约)卖出,再到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买进,以现价还给卖方,产生的差价就是利润。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187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