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交易中,报价方式栏出现:五档即成剩撤,和五档即成转现价 请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这是交易软件方便投资人各种买卖操作较新的功能。
所谓“即成成剩撤”是指按照下单的价格“即时成交”未成交的部分“撤单”。
例如你下10元买单10万股,卖盘挂单只有8万余,则你成交8万余后,其余数量的委托马上撤掉。
所谓“即成转现价”是指按照下单的价格“即时成交”未成交的部分转为当前价格继续挂单。
如上例:其余数量按照10元继续挂出
二、股票软件上,委托方式: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转限,是什么意思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申报,也就是在不考虑行情信息差异的情况下,依次以“买一”到“买五”价格作为卖出价格或依次以“卖一”到“卖五”价格作为买入价格,同时如申报无法全部成交,剩余未匹配量自动撤销的申报方式。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转限价是指无需指定委托价格,委托进入交易主机时能与“最优五档” 范围内的对手方队列成交或部分成交即予以撮合,未成交部分自动转为限价的委托方式,一笔委托可以与对手方数笔不同价格的委托撮合成交。
三、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 五档即时成交剩余转限是什么意思?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 是指无需指定委托价格,委托进入交易主机时能与“最优五档” 范围内的对手方队列成交或部分成交即予以撮合,未成交部分立即自动撤销的委托方式,一笔委托可以与对手方数笔不同价格的委托撮合成交。
1)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委托”无需指定价格,如果交易主机集中申报簿的对手方队列中存在有效申报,则按对手方申报队列顺序以对手方价格为成交价进行逐笔配对;
2)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委托”只允许与有效竞价范围内对手方最优五个价位的申报队列撮合成交;
3) 若“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委托”成交后有剩余的委托(包括部分成交、未有成交的情形),交易主机立即对剩余部分作撤单处理。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转限价: 是指无需指定委托价格,委托进入交易主机时能与“最优五档” 范围内的对手方队列成交或部分成交即予以撮合,未成交部分自动转为限价的委托方式,一笔委托可以与对手方数笔不同价格的委托撮合成交。
1)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转限价委托”无需指定价格,如果交易主机集中申报簿的对手方队列中存在有效申报,则按对手方申报队列顺序以对手方价格为成交价进行逐笔配对;
2)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转限价委托”只允许与有效竞价范围内对手方最优五个价位的申报队列撮合成交;
3) 若“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转限价委托”成交后有剩余的委托,交易主机立即对剩余部分自动作为限价订单留在申报簿中,其限价等于先成交部分的成交价。
4) 如果当时集中申报簿中对手方队列没有有效对手盘,交易主机直接对“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转限价委托”作撤单处理。
深圳市价委托的类型 深圳市价委托的类型有五种,分别为:对手方最优价格、本方最优价格、最优五档即时成 交剩余撤销、即时成交剩余撤销(FAK)、全额成交或撤销委托(FOK)。
各类型的具体介 绍如下: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委托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委托”是为了避免市场价格波动过大而对“即时成交剩余撤销委托”的改良。
其与“即时成交剩余撤销委托”方式的区别就在于“即时成交剩余撤销委托”可以与对手方数笔不同价格的委托撮合,直至无有效对手盘,而“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委托”只能与一定范围内的对手方队列成交。
1)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委托”无需指定价格,如果交易主机集中申报簿的对手方队列中存在有效申报,则按对手方申报队列顺序以对手方价格为成交价进行逐笔配对;
2)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委托”只允许与有效竞价范围内对手方最优五个价位的申报队列撮合成交;
3) 若“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销委托”成交后有剩余的委托(包括部分成交、未有成交的情形),交易主机立即对剩余部分作撤单处理
四、五档盘口的成交明系是什么意思
只是买卖单而已!
五、股票五挡即时买卖怎样操作
想要买卖尽快成交,就按最高价买入,最低价卖出
六、什么是五档即时成交
五档即时成交是指在股票买卖中,为了能以更快的速度成交而使用的一种方法。
它包含了当时买入与卖出的最近的五种价格。
如某一股票当时买入的五档价格为:8.51元、8.52元、8.53元、8.54元、8.55元;
这时如果你采用五档即时成交法,那么,电脑就会自动的以最低的价格予以成交。
即8.51元没有成交,就立即按8.52元成交等等以此类推,卖出也同样。
这样就避免了不能及时买卖股票的遗憾。
参考文档
下载:股票5档即时成交是什么意思.pdf《买了股票持仓多久可以用》《行业暂停上市股票一般多久》《股票盘中临时停牌多久》下载:股票5档即时成交是什么意思.doc更多关于《股票5档即时成交是什么意思》的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1291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