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判断个股波段顶部
判断个股支撑压力六种方法:①趋势:上升趋势:上轨压力位(高抛),下轨支撑位(低吸)。
下降趋势上轨压力位(高抛),下轨支撑位(不吸)。
震荡趋势上轨压力位(高抛),下轨支撑位(低吸)。
②均线:股价在方向向上均线之上,该条均线为支撑线。
股价在向下的均线之下,该均线为压力线。
如果股价方向与均线方向一致,那么该条均线够不成压力或者支撑力。
在均线的选取上依不同个股生命线的不同选取的均线也不同。
某两条相邻同向的均线之间的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距离越大,作用力越小。
均线光滑度越强,构成的作用力就越大!均线的角度越大构成的作用力也越大! ③缺口:1、股价处在缺口之下,那么缺口将会形成之后股价一段时期的压力位。
该种情况如果股价之后冲到缺口之后掉头往下走,那么就是回抽确认压力,之后还会继续创新低!该种情况如果股价冲到上档缺口之后解套缺口处套牢盘之后继续向上说明有新多资金的强势入场可以买入!2、股价处于缺口之上,那么缺口将会形成之后股价一段时期的支撑位。
该种情况如果股价之后回踩缺口之后立刻掉头向上,那么说明是一个回踩确认缺口强支撑的动作,那么后市还会创新高!该种情况如果股价回踩到下档的缺口处之后,选择继续向下那么说明上档压力十足!缺口的支撑形成了现在的压力! ④前期反弹高点与回调低点:如果在前期反弹的高点迟迟不能上去,或者创新高无力,那么说明这里的压力很大,出现大阴线确认压力就是卖点!如果在前期回调的低点迟迟不能下去,或者创新低无力,说明这里支撑力很强,在这个敏感空间地带出现大阳线确认强支撑就是买点! ⑤成交密集区:股价处在成交密集区之上,那么成交密集区为后市股价回踩的强力支撑区域!如果股价处在成交密集区之下,那么成交密集区将会成为后市股价回抽的一个强力压力区域! ⑥黄金分割点:1、前一上涨波段的0.382、0.618为支撑位!0.382为强势支撑位(即如果股价在此受明显支撑说明股价强势),0.618为弱势支撑位!前一下跌波段的0.382、0.618为压力位!同理,0.382为弱势压力位(即股价在此位置受到明显压力说明股价弱势),0.618为强力压力位!

二、怎么确定个股的顶部
短线顶部,量价背离,指标背离。
中线顶部,连接跌破上涨阶段两个量增价涨到新高的两日低点,并形成一个中线头部形态跌破颈线。
长线顶部,跌破上升趋势线,头部形态颈线,六十日均线,并且六十日均线逐渐下弯

三、股市均线怎么看
你可以先看一些基础的交易内书籍,比如:《日本蜡烛图技术》、《股票大作手》、《专业投机原理》、《金融炼金术》,这都是很经典的一些,然后学习均线理论,均线一般会结合MACD与KDJ指标一起看。
日线意思就是这一日之呢股票价格波动构成的一个阴烛或者阳烛,月线、年限、季线同理

四、股票的均线怎样看懂
60日线1般是庄家的本钱线,庄家洗盘1般不会跌破60日线,跌破就有可能走熊,因此也被称为牛熊分水岭,但股市没有绝对的,因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均线的用法都是1样的,这里以5日均线为例加以说明,5日线掌握以后就全都明白了。
移动平均线是用统计处理的方式,将若干天的股票价格加以平均,然后连接成1条线,用以视察股价趋势。
移动平均线的理论基础是道·琼斯的“平均本钱”概念。
那末5日均线就是连续5个交易日的平均本钱线。
10日、20日.........均线指标是反应价格运行趋势的重要指标,其运行趋势1旦构成,将在1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趋势运行所构成的高点或低点又分别具有阻挡或支持作用,因此均线指标所在的点位常常是10分重要的支持或阻力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买进或卖出的有益时机,均线系统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用好5日均线,必须要掌握葛南维8大法则。
同时应用好乖离率,具体以下:1、移动平均线从降落逐步走平且略向上方抬头,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为买进信号。
2、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未跌破移动平均线后又再度上升时为买进时机。
3、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跌破移动平均线,但短时间移动平均线继续呈上升趋势,此时为买进时机。
4、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以下运行,突然狂跌,距离移动平均线太远,极有可能向移动平均线靠近(物极必反,下跌反弹),此时为买进时机。
5、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连续很多天大涨,离移动平均线越来越远,说明近期内购买股票者获利丰富,随时都会产生获利回吐的卖压,应暂时卖出持股。
6、移动平均线从上升逐步走平,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上方向下跌破移动平均线时说明卖压渐重,应卖出所持股票。
7、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下方运行,反弹时未突破移动平均线,且移动平均线跌势减缓,趋于水平后又出现下跌趋势,此时为卖出时机。
8、股价反弹后在移动平均线上方徘徊,而移动平均线却继续下跌,宜卖出所持股票。
以上8大法则中第3条和第8条不容易掌握,具体应用时风险较大,在未熟练掌握移动平均线的使用法则前可以斟酌放弃使用。
第4条和第5条没有明确股价距离移动平均线多远时才是买卖时机,可以参照乘离率来解决。

五、如何用K线判断股价已在顶部
当股价由底部启动走入上升通道后就要开始监视顶部的出现,这时一般不再以日K线图为主,而以60分钟K线图为主。
因为60分钟K线图较日K线图更能够快速反映股价的变化,而其他的K线图要么变化过于频繁,要么变化过于滞后。
但日K线图或周K线图可靠性比较高。
将60分钟K线图中的价均线系统参数设置为5、10、20。
将K线图、成交量图、MACD图显示于同一屏幕上(目前几乎所有的股票软件都可以做到)。
当股价从底部(或阶段性底部)上升到一定高度,如果K线图上出现股价滞涨、成交量放大,股价回落、成交量萎缩等现象,同时价均线、量均线、MACD都会由上升逐渐转变为走平或下降。
当价均线系统的5单位线下穿10单位线,MACD的快线下穿慢线时,说明这只股票在此价位区域有大量获利盘涌出或庄家出货情况发生。
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此区域股价已经进入顶部区域(或阶段性顶部区域),也就是发出庄家在出货或要进行回调洗盘的信号。
最起码股价会在这个区域停留一段时间。
如果股价均线的5单位线下穿20单位线,10单位线下穿20单位线再配以K、D、J等技术指标就更可以确认这个区域是顶部区域(或阶段性顶部区域)了。
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投资者应做清仓处理。
如为阶段性顶部区域可在股价企稳后或有效突破此区域后再行介入。

六、股票均线怎么看
均线分为长期线和短期线,均线周期越长判断趋势越准确,周期越短对股价越敏感,但是方向性不是很强,看均线就是要结合长期线和短期线来看,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交叉原则,短期线向上突破穿越长期线叫做金叉,同时长期线有明显的向上趋势,可做买入参考点, 短期线向下突破穿越长期线叫做死叉,同时长期线有明显的向下趋势,可做卖出点参考。
也就是长期线可以做股价运行长期趋势参考,短期线可以做卖出买入参考点,前提是长期线个短期线保持同一一方向,这样比较准确。
2;突破压力跌破支撑原则,跌破前期低点,可以继续看跌,突破前期高点可以继续看涨。
3波浪理论,波浪理论就是均线来描叙的,上涨浪,下跌浪。
以及回调浪。
反弹浪。
这些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4维度高低,参考前期高低点,来判断均线运行期间的维度高低, 高位震荡,长期均线没有方向,短期线在长期线上下穿越,可做卖出点, 长时间低位震荡。
短期线穿越长期线,并且长期线刚刚形成向上趋势,可做买入点。
做短线最好用时间周期短一点的均线:如:小时均线和半小时均线,因为均线指标的唯一缺点就是滞后性,但是均线理论的假设就是股价会惯性沿着原有趋势前进,所以长期均线一旦指明方向,股价一般会沿着趋势惯性运行,均线指标的稳定性可靠性准确率是超过任何指标的。
把均线学好了,完全能够运用到任何投资上:期货,权证,外汇,期权,都适用,一招鲜吃遍天,均线很简单也很实用,但是大道至简,学再多不会运用或者运用不好也没有用,所以均线理论很重要

参考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1041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