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什么——什么叫存款准备金?什么叫存款准备金率?
发布时间:2022-07-29 22:12:57 浏览:135次 收藏:1次 评论:0条
一、存款准备金率是怎么计算的?表示什么意思?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50亿/5000亿*100%=7%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50亿/5000亿*100%=3%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为9%,法定存款准备金为9%*5000亿=450亿,超额存款准备金为50亿(总准备金为350亿+150亿=500亿).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3%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提高为11%,法定存款准备需要11%*5000亿=550亿,原500亿存款准备金不够,至少需要上缴存款准备金50亿
二、什么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需要存一笔钱到央行那里作为一种风险准备金,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央行规定的各个商业银行需要按资本金的多少比例(比如13.5%)存到央行去。
所以调节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调控市场流动性的手段之一。
三、什么叫存款准备金率?
简单说就是国家为了控制商业银行的放贷规模而设定的商业银行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把一部分资金存到央行.央行可以根据不同的比例来控制商业银行的放贷规模.如投资过热的话,央行就可以实行货币紧缩制度,提高存款准备金,这样商业银行可以放贷的资金就少了,就能起到抵制投资热的现象,反之亦然. 下面是引述: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2条第一项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额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提取的金额被称为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称为存款准备率或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制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二是支付准备金。
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按各项存款或各项负债总额的一定比例向人民银行缴存的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 (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象。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均应按规定的比例和期限向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缴存存款准备金。
(2)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
我国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只对存款计提准备金。
具体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一般存款,所谓一般存款是相对财政性存款而言的,包括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农村存款;
信托投资机构吸收的信托存款;
农村信用合作社及联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及联社等集体金融组织吸收的各项存款。
(3)规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机构。
国家授权人民银行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并根据放松银根或紧缩银根的需要进行调整,并组织分支机构具体实施。
支付准备金又称超额准备金,是指银行为应付可能的提款所安排的除法定准备金之外的准备金,其特点为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部分资产。
我国的超额准备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二是商业银行营运资金中的现金准备。
前者主要用于银行间的结算和清算,以及用于补充现金准备,后者主要用于满足客户的现金需要。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根据1983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重新恢复建立的。
《中国人民银行法》对其作了明确规定,把它列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首位。
1998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对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事宜作了具体规定。
四、什么叫存款准备金?什么叫存款准备金率?
你好,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
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 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
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对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旨在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
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般意义上,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工具被认为是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手段。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五、什么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通俗点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存一部分钱,这部分钱占商业银行总存款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原来是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清算需要而存进中央银行的钱,后来就演变成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就得从总存款中拿出更多的钱存在中央银行,这样商业银行的可支配存款就变少了,也就是说商业银行能够贷出的款项就少了,这样就能使更多的流通中的货币回到央行手里,起到了货币回笼的作用,从而调节经济。
反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就是让中央银行的货币返回到市场中流通。
六、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指的是银行把它吸收的存款要把它按一定的比例放到人民银行,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
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人民银行的一块钱经过几次周转后,最后形成的购买力相当于这个准备金的三倍。
多交5毛钱就意味着最终在我们经济生活中形成的购买力少一块五。
所以这一次人民银行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锁定的是1100亿资金,也就是说,它最后形成的购买力就减少将近3000亿。
” 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
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
准备金,又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前者是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提取的准备金。
后者是超过法定准备以外提取的准备金。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控制自身的资产规模,从而直接决定基础货币的多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一的超额准备,来扩张或收缩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主要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
当部分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时,中央银行就有能力对这些银行加以救助,以提供短期信贷的方式帮助其恢复流动性。
2:集中使用一部分信贷资金。
这是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这一“最终贷款人”责任,也可以向金融机构提供再贴现。
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举个例子,银行吸收了1000元存款,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银行同期可用于投资等的最高额度是900元,100块准备金必须存在央行指定的账户上;
存款准备金的作用之一是防范挤兑风险,现在被政府好好利用了一把,成了抑制投资的工具之一。
七、什么叫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
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国内股市建立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 ●1998年3月21日,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至8%。
调整后第一个交易日沪综指微跌0.64%,随后走出上扬行情。
●1999年11月21日,存款准备金率从8%下调至6%。
调整后第一个交易日沪综指微跌0.26%,此后不久,股市走出波澜壮阔的大行情,至2001年6月创出历史高点。
●2003年9月21日,存款准备金率由6%上调至7%。
调整后第一个交易日沪综指下跌0.71%,随后两个月大盘出现一波较大的反弹行情,由1300多点涨到1700多点。
●2004年4月25日,央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至7.5%。
调整后第一个交易日沪综指基本以平盘报收,随后持续了5个月左右的下跌行情。
以韩国为例,从1986年开始,韩国银行为应对外贸部门通过持续经常账户盈余给货币供给带来扩张的压力,先后多次提高准备金率。
最后一次是在1991年将准备金率上调3%,力度很大。
另外,马来西亚在1972年为抑制出口剧增带来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5%提高至8.5%,并开始对金融公司实行2.5%的存款准备金率,后来又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0%,金融公司提高到7%。
发达国家中,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也曾为平抑货币扩张压力上调过存款准备金率,说明即使在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上,准备金率政策依然有发挥政策效果的余地与空间,当然,海外的准备金政策运用历程也显示出调整准备金率政策的强大冲击力,特别是在紧缩力度较大时,对股市、债市等的冲击较大。
存款准备金最初起源于英国。
1913年美国的联邦储备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当时立法的目的在于确保银行体系不因过多的放款而发生清偿危机。
1935年的美国银行法开始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对会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
也正是这时候,法定准备金率才开始正式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中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并且具有强制性。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认为,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直接冻结银行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则影响货币乘数,产生多倍收缩效应。
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有货币政策中的“巨斧”之称。
按金融学家米什金的说法,在对经济进行结构性微调的时候,×××调整准备金率如同用汽锤切削一颗钻石,可能对经济造成冲击,因此它往往无法作为经常采用的货币工具使用。
查看更多股票知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