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我国2012年新股发行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以什么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7-26 22:41:04 浏览:133次 收藏:17次 评论:0条
一、什么是新股发行机制改革
中新网5月22日电 中国证监会今天傍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意见中公布的近期改革措施包括“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等四项措施。
意见中具体写到,新股发行体制涉及面广、影响大,为保证改革的平稳推进,拟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式,分阶段推出各项改革措施。
现阶段主要推出如下四项措施: (一)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询价对象应真实报价,询价报价与申购报价应当具有逻辑一致性,主承销商应当采取措施杜绝高报不买和低报高买。
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应当根据发行规模和市场情况,合理设定每笔申购的最低申购量。
对最终定价超过预期价格导致募集资金量超过项目资金需要量的,发行人应当提前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用途。
(二)优化网上发行机制,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
对每一只股票发行,任一股票配售对象只能选择网下或者网上一种方式进行新股申购,所有参与该只股票网下报价、申购、配售的股票配售对象均不再参与网上申购。
(三)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
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应当根据发行规模和市场情况,合理设定单一网上申购账户的申购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
(四)加强新股认购风险提示,提示所有参与人明晰市场风险。
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应当刊登新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充分揭示一级市场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判断投资该公司的可行性。
证券经营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向投资者提示新股认购风险。
意见还指出,其他改革措施,在统筹兼顾市场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市场的承受程度的基础上,择机推出。
二、我国2012年新股发行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以什么为中心
我国2012年新股发行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以市场化发行为中心。
三、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对股市有何影响?
你说的是配股制度么,当然有影响了比如以前新股发行的时候有一级市场转入二级市场,这中间的差额会很大,所以很多人会排队购买新股,而相应股市用于流通的资金就会减少,流通资金减少你该知道结果是社么了吧。
。
。
相反地,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
。
这个解释的有点模糊,但是要想把政策和股市变化说清楚实在太麻烦了。
。
。
你要愿意我们以后慢慢讨论哈
四、新股发行机制改革的可行性?
解新股发行机制改革之道 市场就是市场. 1月28日,当日刚刚挂牌上市的中国西电(601179)(601179)破发终于彻底打破了"新股必赚"的铁律,继中国中冶(601618)在(601618)上市三月后的网下申购股份解禁当天破发后,中国西电的首日破发,也让众多打新的网上申购者尝试到了在新的新股发行体制之下继续以往疯狂"打新"而付出的代价. 巧合的是,1月29日,即"打新必赚"传奇彻底被打破的第二天,一场有关新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讨论将在上交所举行. 当市场化的要义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越加显露之时,一边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需求,一边是在新的新股发行体制之下而衍生出的发行价格不断高企的尴尬,以市场化改革为前提的新的新股发行机制将何以为继是否需要进行方向性的改革如果需要完善,那么完善的步骤和具体方向又在什么地方新的新股发行制度是否有必要回到政策窗口指导之路呢 为此,本报特意请到了三位来自于国内资本市场中不同领域的专家,一起来就新的新股发行机制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市场化方向不能变 《21世纪》:新的新股发行体制推出后,市场上对其的争议颇大,有支持者认为,新的发行体制是市场化发展的进步,是值得推广和肯定的,但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其推高了新股的发行价格,使得新股发行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所以应该有所转变,三位对此如何评价 华生:首先,我认为新的新股发行体制所走的市场化道路的大方向是不应该改变,也不能改变的,这是符合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的,而且实施这个体制后,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也开始凸现出来,至少从目前主板市场的发行情况而言,总体而言还是相对平稳的. 李旭利:市场化的道路是不能够再回头的,在2001年时,国内的发行体制曾进行过类似放开的尝试,但遗憾的是,当时的时机可能并不成熟,而最终又回到了窗口指导的"老路"上,但这一放一收,某种程度上反而使得其对市场的伤害更大. 而事实上,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新的新股发行机制下,在最初阶段产生高价发行的异象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国外市场而言,尤其是成熟的市场,都是采用市场化的发行机制,为何在别的市场能够很顺利适应,而国内市场为何不能这就好比"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但即使是"枳",也比"芝麻"好. 李康:目前新的新股发行体制之所以被一些人诟病,是因为长期把一个市场问题都试图利用一个机制来解决,这是完全不切实际的.一方面,国内监管层担负着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责任,保护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推行整个市场市场化接轨的进程,而对于投资而言,投资本身就意味着风险,所以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很多历史性的遗留问题不可能通过一个单一的市场机制的转变而发生彻底的改变,但同时这种转变是一定值得推进的,就从这个层面而言,新股发行引入市场化机制的道路是不能回头的. 《21世纪》:三位分别代表学术界,市场投资者和投行方面的专家,都认为这条市场化道路是必须坚持的,但这种体制却的确在很多方面也表现出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并不完全契合的一面,其中包括招商证券(600999),光大证券(601788)等大盘股的天价发行和创业板公司不断创出新高的发行纪录,以及新股破发等多方面看似"异象"的情况,这该如何来解读 李旭利:实际上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新股破发等所谓的"异象",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是很常见的情况,甚至包括新股发行失败.因为作为一个市场化的融资平台,买卖双方愿卖愿买,反而在过多的调控手段下形成的"打新必赚"等现象才是一个异象.
五、新股发行机制改革的可行性研究 有关知识?
LOVE新股发行三条内在规律需重视;
平均市盈率对于指导投资的意义很小 发行价是高还是低,监管部门并不具备判断能力 存量发行在法规上还有一定的障碍,正在研究解决 新股发行改革重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证监会正在和国土资源部就房地产企业上市的合规性问题进行研究 IPO、再融资办法修订要达到“高层次的透明”,力争实现内外两个层次的统一从国际经验和市场一般规律来看,对于各方市场参与者来说,有三条隐含在内却经常不被提起的一般性规律值得我们重视。
其一,股票定价非常复杂。
即便是专业机构,也可能只是一家之言。
资本市场会以它独特的力量大浪淘沙,让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机构最终赢得声誉、取信于投资者,这也正是市场的高风险所在,决不能轻视它的风险。
其二,新股定价相比较二级市场而言更加复杂。
新股没有经过市场的充分考验,透明度的提高、多角度的分析认识都需要时间。
因此新股上市后,会出现跌破发行价、涨幅过大、涨幅较小的多种情况。
更有甚者,有的新股在发行路演阶段就告夭折。
其三,平均市盈率对于指导投资的意义很小,它是一个十分粗放的指标,并不具备什么特别的意义。
市盈率本质是由公司的成长性和潜质决定的,不同公司的市盈率差异非常大。
公司潜质、所在行业、以往绩效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公司的成长性千差万别,因此PE也就千差万别。
这也是国际市场的体会和经验。
发行价高低监管部门无从判断 对于市场热议的上市公司高价发行以及由此带来的超募资金话题,朱从玖不等记者提问便主动阐明观点。
“坦白地说,发行价是高还是低,监管部门并不具备判断能力,定价市场化就是让市场主体来做出判断。
”他说。
“承销商的作用就是协调发行人和投资人的判断,使出浑身解数仍然协调无效则会导致IPO流产,国际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他说。
改革以来已经完成的案例,可以说是在承销商的组织下,发行人和投资者意见达成一致的结果。
至于发行价格的高和低,市场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沪深交易所每天有近2000亿的成交,这正是买卖表明各自对价格不同看法的结果。
卖的人认为价格高了,买的则认为价格是合适的。
这种情况每天都有不同意见,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市场的存在。
IPO、再融资办法修订达到“高层次的透明”目前的办法对于市场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监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也遇到了大量案例,表明制度还有许多进一步要完善的地方。
随着新股发行改革的推进,很多人经常关心的核准制和注册制讨论的核心问题到底在哪里?审核更多地进行实质性的判断,还是形式上的合规?种种情形需要进一步完善法规,在既有的方向上继续前行,统一上市的一些基本理念。
他指出,通过修改力争实现内外两个层次的统一。
内部而言,是初审和发审委要统一,否则既无效率,也不公平,市场无所适从。
外部来说,从发行人、保荐机构、会计、评估、律师等主体,和证监会在上市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逻辑上要一致,达到高层次的透明,对规则背后的理解能够一致。
总的来说中国新股IPO把一大堆新股发行成为天价代表了发行制度的巨大缺陷。
价格定价失控是最显著的问题。
某股上市就直接弄个148元的申购价,泡沫顶到天上去了。
直接把该公司老总变成中国首富,这种人为的造福行为参杂了很多人为因素在里面无法回避。
改革发行机制不从人的角度,定价方式角度来针对下药,未来的新股发行还会出现新股上市当天就是业绩高速每年增长30%持续50年后的价格,这种一步到位的发行风险。
要克服任重道远。
六、新股发行机制改革的可行性?
查看更多股票知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