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识吧

当前位置:股识吧 > 股票入门 > 股票知识

均线技术分析——均线分析股票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18 04:26:26   浏览:17次   收藏:19次   评论:0条

一、股票均线怎么看 股票均线技术分析

实话实说,所有指标包括kd MACD均线,是根据已有价格计算得出,看指标落后于看价格分析,也就是K线
而价格是根据成交量变化,看k线分析落后看成交量分析,而成交量根据盘面结构变化,看成交量分析慢于看结构分析。
所以只用指标的金叉死叉和单用均线是无法判断买卖点的,正确的方法要会用比较法则选择主流板块主流股,懂得利用正确的技术分析筹码分析知识来针对不同主力类型的股票用量价,趋势,波浪位置计算合理买卖点,如果单看趋势,可以均线多头或者空头排列配合扣抵位置来看,技术指标因为macd是12 26两条长期均线的乖离关系也能看,但是用来计算买卖点,就不够用

股票均线怎么看 股票均线技术分析


二、均线怎么分析趋势和买卖点 技术指标用法学习

实话实说,所有指标包括kd macd均线,是根据已有价格计算得出,看指标落后于看价格分析,也就是k线。
而价格是根据成交量变化,看k线分析落后看成交量分析,而成交量根据盘面结构变化,看成交量分析慢于看结构分析。
所以只用指标的金叉死叉和单用均线是无法判断买卖点的,正确的方法要会用比较法则选择主流板块主流股,懂得利用正确的技术分析筹码分析知识来针对不同主力类型的股票用量价,趋势,波浪位置计算合理买卖点,如果单看趋势,可以均线多头或者空头排列配合扣抵位置来看,技术指标因为macd是12 26两条长期均线的乖离关系也能看,但是用来计算买卖点,就不够用

均线怎么分析趋势和买卖点 技术指标用法学习


三、什么是均线,如何根据均线分析行情?

1,60日线一般是庄家的成本线,庄家洗盘一般不会跌破60日线,跌破就有可能走熊,因此也被称为牛熊分水岭,但股市没有绝对的,因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均线的用法都是一样的,这里以5日均线为例加以说明,5日线掌握之后就全都明白了。
移动平均线是用统计处理的方式,将若干天的股票价格加以平均,然后连接成一条线,用以观察股价趋势。
移动平均线的理论基础是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
那么5日均线就是连续5个交易日的平均成本线。
10日、20日.........均线指标是反映价格运行趋势的重要指标,其运行趋势一旦形成,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趋势运行所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又分别具有阻挡或支撑作用,因此均线指标所在的点位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买进或卖出的有利时机,均线系统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用好5日均线,必须要掌握葛南维8大法则。
同时运用好乖离率,具体如下: 1、移动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且略向上方抬头,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为买进信号。
2、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未跌破移动平均线后又再度上升时为买进时机。
3、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跌破移动平均线,但短期移动平均线继续呈上升趋势,此时为买进时机。
4、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以下运行,突然暴跌,距离移动平均线太远,极有可能向移动平均线靠近(物极必反,下跌反弹),此时为买进时机。
5、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连续数日大涨,离移动平均线愈来愈远,说明近期内购买股票者获利丰厚,随时都会产生获利回吐的卖压,应暂时卖出持股。
6、移动平均线从上升逐渐走平,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上方向下跌破移动平均线时说明卖压渐重,应卖出所持股票。
7、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下方运行,反弹时未突破移动平均线,且移动平均线跌势减缓,趋于水平后又出现下跌趋势,此时为卖出时机。
8、股价反弹后在移动平均线上方徘徊,而移动平均线却继续下跌,宜卖出所持股票。
以上八大法则中第三条和第八条不易掌握,具体运用时风险较大,在未熟练掌握移动平均线的使用法则前可以考虑放弃使用。
第四条和第五条没有明确股价距离移动平均线多远时才是买卖时机,可以参照乘离率来解决。
祝投资顺利!

什么是均线,如何根据均线分析行情?


四、综合论述均线在技术分析中的作用?

在使用均线的过程中,会遇到顶底判断问题,但如果结合了趋势分析,一切就好办了。
简单说来,趋势通常就是沿着均线走;
趋势到头和均线会到头往往是不同步的,这里还要结合形态来判断。
一般是创出一个新高后进行盘整,均线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行后,在往上延伸,待再进行一次冲高,一般是做个双顶后,趋势才会发生改变。
这个双顶的形成,往往就是转势的开始,而下跌的幅度可参考双顶间的距离及离颈线距离。
在见顶的K线形态上,一般是在出现一个高点调整后,形成连续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调整K线,突然冒出一根阳烛,但只是冲出另一个新高后就不再上冲了,其实这恰好就是放空点。
趋势未能延续,趋势不能延续,极有可能转势。
趋势不能延续那就是转势的开始。
通常一旦上升趋势转势了,这时大家要留意均线,在大盘创出阶段性新低后,均线往往会来一次缠绕,而长期均线就开始与短期均线聚合的迹象。
这样行情也就会来了。
趋势的研判加均线,实际是表现行情的最佳选择。
或许有人要质疑了,均线不就是趋势了吗?为什么还要研判趋势呢?其实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点,均线实际是表现趋势的,而在非趋势行情中,均线表现就往往傻点,在无趋势状态,均线表现往往是横走或缠绕,此时均线不能表现趋势。
市场分析有纯技术分析者,有基本面分析者,还有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者。
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一个单纯的技术分析者或者基本面分析者。
只有技术分析加入了基本面分析,才能渗透到市场的本质里去,而道氏理论内涵的趋势,其实是对市场最好的归纳。
只有对趋势和均线有了本质的、联系的认识,你才能真正把握好趋势。
这里可能说得简单了点,要深刻理解只有靠刻苦和悟性了,新手的可参阅下有关方面的书籍,比如《日本蜡烛图》系统的去了解一下,同时再结合个模拟盘去练练,从中总结些方法,目前的牛股宝模拟炒股还不错,里面许多的知识足够分析大盘与个股,实在把握不准的话也可以跟着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这样也要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综合论述均线在技术分析中的作用?


五、均线怎么分析 股市新手入门必看

移动平均线1、在技术分析领域里,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ge)是绝不可少的指标工具。
移动平均线是利用统计学上“移动平均”的原理,将最近N日的收盘价予以移动平均,求出一个趋势值,即得到N日平均线。
以此作为股价走势的研判工具。
2、移动平均线依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种,短期移动平均线,中期移动平均线,长期移动平均线:短期移动平均线一般以5天或10天为计算期间;
中期移动平均线大多以30天、60天为计算期间;
长期移动平均线大多以120天(半年线)250天(年线)为计算期间。
移动平均线的多头排列和空头排列多头排列:短期平均线在长期平均线之上,即: 5日平均线>10日平均线>20日平均线>30日平均线>60日平均线……空头排列:与多头排列正好相反,表示股价正在下降趋势中。
如果一只股票以5日以及10日均线为支撑不断上涨,说明主力拉升意愿强烈,介入可以在短线或者中线获利。
当5日平均线和10日平均线之间的距离突然拉大,是卖出信号,因为你还有机会补回来。
20日均线或者30日均线是常用的止损指标。
而250日均线即年线一般是牛熊的分水岭,同时也是一个阻力位。
几乎所有的股票行情软件,都能通过其设置,修改移动平均线所显示的条数、参数和颜色等等。
黄金交叉(金叉)上升行情初期,短期移动平均线从下向上突破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的交叉叫黄金交叉。
预示股价将上涨。
如图所示黄色的5日均线上穿紫色的1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
10日均线上穿绿色的3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均为黄金交叉。
死亡交叉(死叉)当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下跌破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的交叉叫做死亡交叉。
预示股价将下跌。
如图所示黄色的5日均线下穿紫色的1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
10日均线下穿绿色的3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均为死亡交叉。
移动平均线的研判主要根据葛兰碧八法则(1)移动平均线的买入时机:1.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而股价从平均线的下方突破平均线时,是买进信号;
2.股价虽跌入平均线之下,而平均线在上扬,不久股价又回到平均线上时为买进信号;
3.股价线走在平均线之上,股价虽然下跌,但未跌破平均线,股价又上升时可以加码买进;
4.股价线低于平均线,突然暴跌,远离平均线之时,极可能再趋向平均线,是为买进时机。
(2)移动平均线的卖出时机:5.平均线从上升逐渐走平,而股价从平均线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线时,应是卖出信号;
6.股价呈上升突破平均线,但又立刻回复到平均线之下,而且平均线仍在继续下跌时,是卖出时机;
7.股价线在平均线之下,股价上升但未达平均线又告回落,是卖出时机;
8.股价线在上升中,且走在平均线之上,突然暴涨,远离平均线,很可能再趋向平均线,为卖出时机。
以上八大法则中第三条和第八条不易掌握,具体运用时风险较大,在未熟练掌握移动平均线的使用法则前可以考虑放弃使用。
完整图文教程:*s://*youxiagushi*/main/viewthread.php?tid=122948

均线怎么分析 股市新手入门必看


六、股票均线怎么看 股票均线技术分析

均线分为多个周期均线,而一般我们会利用10周期均线以及30,200均线的波动进行参考,行情走势一般会在均线附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股票均线怎么看 股票均线技术分析


七、均线分析股票的方法

展开全部看股票的大方向,首先看大盘,然后看个股,个股是否强于大盘,是否处于上升趋势。
看个股要细致到分时,1分钟、5分钟、15分钟,等等。
画出轨道线,支撑压力是多少,都要细致分析。
我一般还会结合TOPVIEW数据。

均线分析股票的方法


网友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0人参与评论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