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抑制!什么是金融抑制?
发布时间:2022-05-27 03:00:32 浏览:42次 收藏:18次 评论:0条
一、什么是金融抑制?
所谓“金融抑制”,是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处于互相掣肘、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采取的使金融价格发生扭曲的利率、汇率等在内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
金融抑制的概述 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爱德华·肖(Edward S.Shaw)认为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罗纳德·I·麦金农和肖在批判传统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他们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金融抑制。
其理论核心是每个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如何影响该市场运作的,把实际货币余额和物质资本的关系视作是互补的,即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将导致投资和总产出的增加。
低的或负的实际存贷款利率使实际货币余额很低,为了使政策对货币体系的实际规模有实质性的影响,私人部门对实际存贷款利率的反应必须是敏感的。
在金融抑制下,因为存款的实际收益很低,所以储蓄很低,由于银行不能根据风险程度决定利率,低的实际贷款利率吸引那些低收益和低风险项目,对生产性项目或高风险项目来说,要么得不到贷款,要么借助于信贷配给,而银行只能选择安全项目,从而使风险降低,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很难得到银行信贷,只好求助于非正式或场外市场,这样非正式的信贷市场就会产生。
二、金融抑制论是由谁提出的?
为抑制多头融资、过度融资行为,有效防控重大信用风险,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在3家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融资余额,且融资余额合计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联合授信机制。
符合组建条件企业的债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签署联合授信成员银行协议,组建联合授信委员会。
联合授信委员会根据企业经营和财务情况测算其承债能力,与企业协商一致后共同确认联合授信额度,企业在额度内享有自主融资权利。
对违反银企协议,提供虚假信息,超出联合授信额度对外融资,逃废成员银行债务的企业,可由牵头银行组织成员银行按银企协议约定,采取一致行动进行联合惩戒。
来源:人民日报
三、金融抑制论是由谁提出的?
所谓金融抑制就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采取的使金融价格发生扭曲的利率、汇率等在内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
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爱德华·肖(Edward S.Shaw)认为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罗纳德·I·麦金农和肖在批判传统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他们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金融抑制。
四、过度融资该如何抑制?
为抑制多头融资、过度融资行为,有效防控重大信用风险,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在3家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融资余额,且融资余额合计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联合授信机制。
符合组建条件企业的债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签署联合授信成员银行协议,组建联合授信委员会。
联合授信委员会根据企业经营和财务情况测算其承债能力,与企业协商一致后共同确认联合授信额度,企业在额度内享有自主融资权利。
对违反银企协议,提供虚假信息,超出联合授信额度对外融资,逃废成员银行债务的企业,可由牵头银行组织成员银行按银企协议约定,采取一致行动进行联合惩戒。
来源:人民日报
五、中央银行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指的是什么?
一、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二、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是指各种有价证券自由成交,自由议价,其交易量和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办法来调节信用规模、贷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是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再贴现。
贴现,是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之前,为获取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
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
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两者都是以转让有效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为前提的。
拓展资料:中央银行产生背景:(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18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的迅速扩大,促使货币经营业越来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图,由此产生了对货币财富进行控制的欲望。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资本主义经济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导致连续不断的经济危机。
面对当时状况,资产阶级政府开始从货币制度上寻找原因,企图通过发行银行券来控制、避免和挽救频繁的经济危机。
(3)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也逐步兴盛起来。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在推动欧洲大陆的货币兑换商转变成商业银行的同时也加速了新银行的涌现。
(4)货币信用与经济关系普遍化。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又促使资本主义银行信用业蓬勃发展。
(5)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为中央银行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中央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
参考资料:中央银行---百科
六、金融反作用于经济的负效应是如何产生
那建议楼主理解下 “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 2个概念了 至于你想问的就是属于金融抑制的消极作用 1、资本市场效率降低。
任何加剧“金融抑制” 的措施,都会降低已被限制的由银行导向的资本市场效率,这种代价将特别大。
因为如果减少总需求而产生了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瓶颈,这种需求下降就是自我打击的。
如果相对于总供给的商品和劳务总需求被减少,价格水平只会下降(或停止上升)。
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价格也不能起到刺激供给、限制需求的作用。
2、经济增长迭不到最佳水平。
麦金农强调,不管怎样,金融抑制看来极其可能阻碍最初的经济增长。
因为通过提高储蓄倾向和资本形成的质量,货币改革能够刺激实际产量增长,这个观点已得到确认了。
反过来,一个增长经济中的高增长率对储蓄倾向和获得货币资产的倾向的积极影响也是需要肯定的。
虽然麦金农的理论特别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而且认为凯恩斯理论没有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实际,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否定了凯恩斯理论的全部。
凯恩斯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合意水平的前提条件是,投资等于储蓄。
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出现了金融抑制,使储蓄很难达到最佳水平,金融动员起来的储蓄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导致了投资不能等于储蓄的结局,最后经济也就达不到合意的增长水平,金融抑制影响了经济增长。
3、限制了银行体系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
抑制论者主张,银行体系应该扩大,其边界是直到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加上提供银行服务的边际成本等于新投资的边际收益时为止。
并认为这个金融天堂就在J点,也就是最优货币化点。
一个有效的银行体系,可以将私人储蓄引向高收益的投资。
然而,在金融抑制下,银行体系的扩展受到了限制,根本达不到理论上的边界,货币实际收益与服务的边际成本往往大于新投资的边际收益,银行业本身出现了缺陷,更无法引导私人储蓄向高收益的领域进行投资。
4、加剧了经济上的分化。
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重要金融现象是汇率抑制,即高估本币价值。
其结果是本国商品出口缺乏国际竞争力,限制了本国商品的出口。
由于当局是通过金融抑制手段来支持出口贸易,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农副产品,但在出口时又给出口商以补贴,或者从有利于制造业产品这个角度来改变商品贸易条件,榨取其他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强制性储蓄,且无须做出补偿。
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讲,内源融资使收入分配有利于城市中已拥有许多财富的富人。
这样,使贫困的那部分受剥夺而更加贫困,使富裕的人在分配中受益而更加富裕,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在这里得不到体现。
5、融资形式受到了限制。
一个企业或个人的内部积累毕竟有限,于是,外源融资就成了一种被大家趋之若鹜的权力,争取到外源融资的权力,就相当于拥有了一种稀有的金融资源,就相当于争取到了发展权。
但是,金融抑制下对外源融资,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是采取限制措施的,只有一些政府认为极为重要的大企业才有外源融资的权力。
限制外源融资的后果是,阻止了大批企业进行获得最佳生产技术的连续投资。
查看更多股票知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