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简介_豫园有什么历史背景?
发布时间:2022-04-01 07:48:49 浏览:167次 收藏:14次 评论:0条
一、豫园简介文章?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园林布局具有吴越建筑特点,保存完整,占地40余亩,向有“城市山林”之誉。
园内有48处景点构成,荷花池和九曲桥、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得月楼、内园等景区。
其中点春堂为小刀会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
豫园座落在安仁街132号,因是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孝敬父母而造,取意于“愉悦双亲,颐养天年”,故起名为“豫园”。
豫园曾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是一座揉和了我国明、清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会在豫园举行元宵灯会,豫园元宵灯会已成为春节期间沪上老百姓最热闹的去处之一,灯会以传统灯展形式,结合现代科技理念,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和灯文化,寓意上海人民企盼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
豫园园主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今安仁街东的梧桐路、马园弄一带)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
嘉靖四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264636264及建园,其《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
”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再度经营扩修此园,“每岁耕获,尽为营治之资”,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
此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
万历末年竣工,总面积称70余亩。
全园布满亭台楼阁,曲径游廊相绕,奇峰异石兀立,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规模恢宏,景色旖旎。
二、豫园有什么历史背景?
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1559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
1562年,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在潘允端写的《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
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再度经营扩修此园,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
此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
1620年左右竣工,总面积称46000多平方米。
当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上海附近私家园林不下数千,而豫园"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弇山园媲美,公认为"东南名园冠"。
但豫园后来屡遭破坏,潘允端所建的均已被毁,存留下来的豫园东部的主要建筑有玉玲珑、玉华堂、积玉水廊、积玉峰、会景楼和九狮轩等。
三、上海的豫园为什么要叫“豫园”,有什么来历吗?
原因:“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15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来历:园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园林。
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
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扩展资料:上海豫园的文化艺术价值:豫园各处可见许多砖雕、石雕、泥塑、木刻。
《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郭子仪上寿图》、《梅妻鹤子》、《上京赶考》、《连中三元》等有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贞、莫是龙等就曾在豫园赋诗题词作画。
1909年(宣统元年),高邕、杨逸、钱慧安、吴昌硕、王一亭等在得月楼组织的豫园书画善会。
豫园现珍藏书画、家具、陶瓷等文物几千件。
豫园里的文物:1、馆藏唐代金碗:豫园馆藏的唐代金碗极好的体现了唐代金银器的制作水准。
该金碗碗口直径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133343134373084毫米,高32毫米,底径45毫米,重89克,碗内底部雕刻有龙型图案,碗外通体雕刻各种鸟兽花纹图案。
2、赵云壑《梅兰竹菊四屏条》:赵云壑名起,字子云,号云壑、泉梅老人,苏州人。
善画花卉山水,草书类王孟津。
3、《夜读图》王时敏:王时敏的《夜读图》作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是豫园最早的藏品之一。
此画以全景式构图,峰峦层叠,瀑布高悬。
岩壑之间点缀茅舍数个;
远山如屏,是一件王氏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百科-豫园
四、豫园的历史沿革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15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园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园林。
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
“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
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
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
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
其后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
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国军队强占豫园,大肆蹂躏。
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上海发动起义。
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豫园被严重破坏,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厅、得月楼等建筑都被付之一炬。
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
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
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
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⑽,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
1959年,豫园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豫园开始对公众开放。
1982年2月,豫园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豫园的介绍
豫园是明朝的一座私人花园,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
六、豫园的历史沿革
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1559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
1562年,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在潘允端写的《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
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再度经营扩修此园,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
此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
1620年左右竣工,总面积称46000多平方米。
当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上海附近私家园林不下数千,而豫园"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弇山园媲美,公认为"东南名园冠"。
但豫园后来屡遭破坏,潘允端所建的均已被毁,存留下来的豫园东部的主要建筑有玉玲珑、玉华堂、积玉水廊、积玉峰、会景楼和九狮轩等。
查看更多股票知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