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识吧

当前位置:股识吧 > 股票入门 > 股票知识

股票型基金下跌多少适合赎回

发布时间:2022-01-07 12:13:16   浏览:36次   收藏:2次   评论:0条

一、股票型基金多少时间可以赎回?

申购时手续费一般都是 1.5% 是指你购买时 赎回时少于2年都会收0.8% 大于2年免收手续费 可以赎回 但你又申购又赎回里外就要亏掉 2.3%的手续费 你三天又能赚多少呢 算一下这样不是很亏吗? 基金是需要长期投资的。

股票型基金多少时间可以赎回?


二、现在基金一直跌,可以赎回吗,不赎回的话还能涨上来吗

还有一点就是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具有类似长期储蓄的特点,能积少成多,平摊投资成本,降低整体风险。指数基金本来就优选了标的,具有样板代表意义的大盘蓝筹股和行业优质股,由于具有一定的样板数,就避免了个股风险。基金定投要选后端收费模式,分红方式选红利再投资就可以了!。建议持有!从我八年基金投资经验来说,基金比较适合长期定投,我通过长期持有定投基金,100%的收益不是什么难事!选择基金定投,首先要明白开放式基金有货币型、债券型、保本型和股票型几种。如果是定投的方式,还可以抹平短期波动引起的收益损失,既然是追求长线收益,可选择目标收益最高的品种,指数基金。只要选择的基金有整体增长,投资人就会获得一个相对平均的收益,不必再为入市的择时问题而苦恼。 基金本来就是追求长期收益的上选。  不需要分散定投,用时间复利为你赚钱,集中在一两只基金就可以了。通过长期投资,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18%~20%左右,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7%~10%。货币型基金无申购赎回费,收益相当于半年到一年期存款,可以随时赎回,不会亏本。如华夏,易方达,南方,嘉实等,建议指数选用沪深300和小盘指数。  建议选择优质基金公司的产品。并且避免了经济周期对单个行业的影响。它有自动逢低加码,逢高减码的功能,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总能获得一个比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额投资可抹平基金净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场的波动性。由于是长期定投,用时间消化了高收益品种必然的高风险特征。股票型基金申购和赎回费最高,基金资产是股票,股市下跌时基金就有亏损的风险,但如果股市上涨,就有收益。债券型基金申购和赎回费比较低,收益一般大于货币型,但也有亏损的风险,亏损不会很大。可通过证券公司,开个基金账户,让专业投资经理为你服务,有些指数基金品种通过证券公司免手续费,更降低你的投资成本。

现在基金一直跌,可以赎回吗,不赎回的话还能涨上来吗


三、股票基金什么时候买入合适?什么时候赎回合适?为什么?

由于我国市场板块轮动效应明显,每年热点都不同。理财师建议如果在牛市下,持有的基金业绩仍然长期排在同类基金靠后位置袭的,就要果断“割肉止损了。很多投资者因为没有准确判抄断,一开始选择基金时就“走了眼”,持有之后便一直亏损,之后舍不得“割肉”而越陷越深。1653。一只基金今年有好的表现,但下一年就不太可能了,所以最好设定一个预期收益率,达到预期收益率就可以赎4102回。此外,当市场风格发生较大变5261化且与该基金的风格相反时,建议赎回基金。二是市场行情发生根本性逆转时,特别2113是在市场由牛转熊时,要将持有的基金特别是股票型基金赎回。以下两种情况最好赎回基金:一是如果手头的基金是持续亏损的,一定要敢于止损。如果对后市不看好,可以全部赎回,如果觉得有好的行情,可以先抛出一批,然后继续持有剩余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完全在市场的一个低点全部卖出,而是保留剩余部分进一步获利的可能性。

股票基金什么时候买入合适?什么时候赎回合适?为什么?


四、基金跌了几天了,要不要赎回

基金肯定不能因为下跌而赎回,涨多会跌,跌多会涨。

基金跌了几天了,要不要赎回


五、我的基金至今已经跌了30~35%.请问是赎回还是坚持等待回升?

你是单笔申购的,还是定投的?这种跌幅应该是偏股型基金。如果你不急着用钱,就不要赎回了。这种基金类型不适合单笔申购买入,风险很大。定投至少也需要7年以上。

我的基金至今已经跌了30~35%.请问是赎回还是坚持等待回升?


六、基金都亏了百分之二十多了,现在赎回合适吗

这个点位还不要赎好了.作一点补仓反而OK,毕竟大部份基金已经在08年掉了30%有多.。

基金都亏了百分之二十多了,现在赎回合适吗


七、基金一直在跌,有必要把钱拿出来吗?

1、如果是定投就要一直坚持下去,定投是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个人很难做到精准判断大盘的未来走势,定投基金适合长期投资,一旦股市走好,基金就很快就赚钱了,所以坚持定投就是避免个人的误判。  2、如果是一次性购买的基金,那要看持有时间和是否获利,如果获利很多也可以赎回,等下半年市场反转后再入也不迟。

基金一直在跌,有必要把钱拿出来吗?


网友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0人参与评论
  •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股票知识内容 >>